从一封家书看秦氏母子的忠诚勇武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2-02 08:45

  1613年,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因为得罪宦官邱乘云,被害死狱中。朝廷以“子幼妻袭”的惯例,授秦良玉为石柱宣抚使。由此而后,这位身怀奇志的女子手握兵符,担起了保境安邦的重任。数十年间,她带领族人南征北战,三次进京万里勤王,数以十次平叛安民,立下赫赫战功。

  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 黎小龙:

  明王朝用兵辽东,需要她援辽。她把她的儿子马祥麟和两个兄弟全部带到了北方去,支援边疆的平定,而且参与了很多著名的战役,浴血奋战。

  1620年,敌兵南下,国家危急。秦良玉带领子弟兵,一路跋涉几千里赶到辽东。此时,敌军兵锋正盛,到达的十几支援军都避战不前,只有秦良玉的白杆兵不畏强敌,奋勇当先。

  在浑河之战中,秦良玉的两位兄长秦邦屏、秦邦翰战死。

  重庆市作协会员、秦良玉文化研究学者 彭广文:

  浑河血战真是惨烈!秦良玉哥哥、兄弟,全家都投入了这场战斗。面对生死考验,秦氏一门仍能严于律己、大义凛然,这种对国家的忠诚、这种高风亮节,是非常可贵、非常难得的。

  1642年,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镇守襄阳。因敌军势大,马祥麟知道城池早晚会被攻破,就给母亲秦良玉写了一封绝笔信。他在信中向已经69岁高龄的母亲写道: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秦良玉见信后,并没有将自己唯一的儿子从前线调回,而是含着眼泪提笔在信纸上写下了:“好!好!真吾儿也!”

  重庆市作协会员、秦良玉文化研究学者 彭广文:

  (秦良玉)只有一个儿子,丈夫又死得早。这个时候的秦良玉是都督府的都督,四川总兵官。她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独生子,调回自己的身边颐养天年。然而,她为了国家、为了军纪,完全没有这样做。而是支持儿子守卫襄阳,最终她的儿子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种精神境界、是值得人们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