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途中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西征部队由刁翎地区四道河子西进,经过300多里荒无人烟的高山密林的艰苦行军,越过西老爷岭进入苇河县境。这一路跋山涉水,苦难重重。进入苇河、五常县境后,遭到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伤亡惨重。形势险恶,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剩下的一百多人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以便休整。
此时,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还剩下八名女战士: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原第4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10月9日,队伍露营在刁翎县境内三家子屯附近乌斯浑,被日伪军发现。10日拂晓,第5军第1师正让妇女团先行渡河,日伪军发动了攻击。留在河岸的抗联战士们仓促应战,地形极为不利,于是边还击边向西边密林撤去。为掩护大部队,冷云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射击,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伪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已突围的战士们看到冷云几人为掩护大队突围还据守在河岸时,又转回来向日伪军反击,以便救援。但日伪军用炮火控制了山口,抗联队伍伤亡极大,多次冲击均未成功。冷云领着7名女战士高喊:“同志们,快冲出去!不要管我们,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
虽然人少力单,但冷云等人却依旧抗战到底,在日伪军的疯狂进攻下没有丝毫退却,沉着坚定地反击着。子弹打完了,就用手榴弹。面对眼前的日伪军,和深厚滔滔的大河,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的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整理自孔令波《东北抗日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