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六十余年宫廷建筑世家,
留下令人惊叹的奇迹;
一朝八代皇家样式“掌房”,
传承精勤诚信的家风。
博采众长、勇于创新,
世人尊称他们“样式雷”;
敬业淳德、严于律已,
让“样式雷”精神源远流长。
“样式雷”,清代200多年间参与或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因为雷家几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今天话来说就是首席建筑设计师,故被人们尊称为“样式雷”。
“样式雷”祖居位于江西北部山清水秀的永修县,地处烟波浩瀚的鄱阳湖西岸。这里风景旖旎、田畴肥沃;这里民风淳朴,道德规范,自古有“海昏秀域,人杰地灵”之美誉。“样式雷”第一代始祖雷发达就是从这里走出,进而铸就了中国建筑史上辉煌的一页,他和他的家族被誉为“永修八代样式雷,中国半部古建史”。
永修“样式雷”文化研究会会长 陈前金:
顺治二年的时候,清廷在全国征集工匠重修紫禁城,雷发达就是那个时候到北京去的。雷发达开始去的时候是个普通工人。那时候重修太和殿的时候缺少大梁,雷发达给他们提建议说我们就用明代的那个旧梁。上梁的时候,因为那个梁是从旧梁上取下来的,卯榫不合,上不上去。后来,工部官员让雷发达去解决。雷发达穿上官服,手袖里面带上斧头,爬上房梁,在房梁上弄了几下,梁木就上上去了。当场雷发达就被任命为工部营造所的长班。
时人称颂:“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从此“样式雷”的建筑传奇开始了,宏伟壮丽的北京故宫,古朴典雅的颐和园,中西合璧的圆明园……这些中国乃至全世界古建筑中的瑰宝,凝聚着雷发达以及这个建筑世家的心血与智慧。
精益求精 铸造传奇
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子承父业,接任“营造所长班”,技艺精湛,深孚众望。他的后人,雷声澂、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雷景修等,人才辈出,两百多年间代代担任样式房掌房。
雷氏后人 雷章宝:
祖辈“样式雷”有着很严谨的工作作风,手艺精益求精 。因为修建宫廷建筑,用现在的话来说,这等于国家重点工程,如果得不到认可,不可能清朝两百多年间,“样式雷”始终担任样式房掌房。
“样式雷”家族长期为皇家进行建筑设计与营造,先后参与或主持设计重建、新建了两宫(北京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墙)、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两陵(东陵系列、西陵系列)等许多重要工程。
“样式雷”家族还留下了2万多件被称为“传世绝响”“民族瑰宝”的“样式雷建筑图档”。2007年,“样式雷建筑图档”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样式雷”建设的每栋建筑,事先都有精确的设计图纸,表现平面布局或建筑的立面情况及装修细部,再通过纸、秸秆、木料等最简单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平面设计图演化成立体微缩模型小样,称作“烫样”。烫样示其形象轮廓和区域的群体配置,上面标注建筑的主要尺寸与做法。“样式雷”烫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座建筑烫样,一种是组群建筑烫样,打开烫样的屋顶,可以看到建筑物内部的情况,如梁架结构、内檐彩画式样等。烫样与图纸、做法说明一起组成古建筑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也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
清朝中后期,不少西方科技传入中国。“样式雷”主持设计建造的圆明园中远瀛观、大水法等建筑,已经吸纳了诸多优秀的西洋元素,可谓中西合璧、东西方文化智慧的结晶。这充分说明“样式雷”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家族,毫不墨守成规,拥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清正勤勉 严教子孙
“样式雷”家族不仅在建筑方面要求严格,精益求精,对后代子孙的要求更是严苛。在江西永修“样式雷”文化研究会采访时,研究“样式雷”文化三十多年的当地学者张欣告诉我们,“样式雷”家族史上流传着很多佳话。
永修“样式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张欣:
“样式雷”建筑世家经历了两次传承危机。第一次是雷金玉死时,他的儿子雷声澂还很小。他的夫人张夫人就带着雷声澂从小做学徒,拜师学艺,一直到20多年后,儿子才又重新当上营造所长班。第二次的传承危机是雷家玺在临终前觉得自己的儿子,即“样式雷”第五代传人雷景修还不够资格传承长班,结果就把位置让给了其他的人。后来,雷景修通过20多年的努力,勤奋学艺,重新又把长班的位置争了回来。
经风历雨,两百多年来,“样式雷”世家是如何绵延不绝,始终保持着高超的技艺传承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其家规祖训中,寻找到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原副主席、“样式雷”研究专家 张宝章:
“样式雷”家风家训有这么几条:一条是忠厚传家,以艺报国,就是他们用崇高的建筑技艺来报效国家,为社会服务。另外,他们家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贪不吝、公私分明。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廉洁奉公,把工作做好。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诚信做人、扶危济困,一定是要多做善事。“样式雷”就是这样世世代代传承优良家风家训,他们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情操也为世人所推崇。
“样式雷”家族始终恪守“不贪不吝,诚信做人”的原则,“将利心退净,为公而当差”。他们从不额外赚取一文钱财,即使是误收或者少付些许金钱,也一定要退还或补付给对方。“样式雷”族人雷廷昌曾以诗言志:
“苦读诗书二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人要登凌云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人间富贵花间露,纸上功名水上鸥。
识破事情天理处,人生何必苦营谋。”
江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省社科院研究员 龚国光:
朝廷把很多重要的建筑项目都交给“样式雷”,但雷氏家族依然保持慎微慎初之心。雷思起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一毫一厘都要清清楚楚,不能侵犯。”
诗书传家 惠及后人
两百多年来,“样式雷”家族始终严格践行家训,世代不坠家风。虽然是工匠世家,却以诗书传家。
【童声朗诵】
“早晚谨慎,官差宜勤不宜怠,衣食宜简不宜裕,共事宜和不宜生,则获无疆之福矣”;
“诸事竭力尽心尽力而为,下功夫学习。总要吃亏才好。慎之慎之”。
在国家图书馆,至今还保存“样式雷”世家230余封家书。他们以家书的形式传递技艺、沟通感情。正是因为家书家训世代相承,不断规范且哺育“样式雷”家族,才使之瓜瓞绵绵,兴旺发达。
“样式雷”后人 雷章宝:
从家族本身来讲,就是要求他的后人做事要诚实,遵循祖辈的祖训。我们一直在教育自己的后代,做人要讲诚信,做事要精益求精,把祖辈的好传统传承下去。
“样式雷”后人 雷剑义:
我们整个雷氏族人都以“样式雷”先辈为榜样,代代传承发展优良家风。我们现在还归纳了两句话概括我们的家风。这就是“礼义仁信通天下,忠孝智勇旺门庭”。
“敬宗睦族、忠诚孝悌”是“样式雷”这个传奇家族心心念念的祖训家规。“样式雷”先人们虽然最终没有回到故里,但是他们留下的敬业、勤勉、精进的精神,却一直在家乡传承。在江西九江学院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的课堂里,我们看到了一堂生动的“样式雷”课程。
【学生1】“样式雷”家训中有提到以勤治业,在我看来,勤奋学习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一种学习精神。
【学生2】我们学子应当学习雷氏家训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九江学院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博士 郑恩日:
这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下去。
江西省“样式雷”建筑文化研究会会长 胡长春:
“样式雷”的家风家训之中,深刻体现着他们对事业的一种执着追求还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这些是很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样式雷”传承的是一种“诚信做人,勤勉治业”的匠人精神,世代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的治业理念,表现的是一种勤勉做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时至今日,“样式雷”的家风家训,仍持续散发着醉人的芬芳,向后世子孙传导着朴实的正能量,成为哺育后人的精神财富。也正是这样的精神财富,引导着中华子孙勤勉为业,奋发上进,创造出一个个新的辉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