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严肃 准确 及时 权威

继续阅读
“典”亮学习路丨风成于上,俗化于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06-25 15:00

7881995d9eaa555d2bf0da6c3de11f2a.jpg

【原文】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

《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突破口》(2013年7月8日)

【原典】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

——《左传•定公四年》

【解读】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出自《左传•定公四年》,意思是上层的言行举止和价值取向影响着社会风尚,民众会进行模仿,从而逐渐将这些风尚固化为社会习俗。

上行之下效之,是自古以来匡正风俗、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论语》有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孟子》记载,“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反之,若身居高位者品行不端,也会助长社会歪风。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君臣》中说:“上枉下曲,上乱下逆。”告诫君臣,如果品行不佳则可能产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负面效应。

正所谓“不躬不亲,庶民不信”,为政者应时刻谨记,自身的言行能对民众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推动社会风气不断向好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