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谈】郦波:《颜氏家训》为何被称为家训之祖?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1-05 08:57

华夏文明对于祖先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重视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一个家国同构的文化,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家训显得尤为重要。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出生于江苏南京。他是魏晋南北朝儒家文化尤其是家训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的《颜氏家训》从当时以及后世的反响来看,已经成为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宋代的目录学大师陈振孙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那么,为什么《颜氏家训》能被赋予这么高的地位呢?

69bb24e0t74bdff1220bf&690600.jpg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讲,“家训”这个名称首先是由颜之推提出来的。如果从源头上考证,家训文化其实产生得非常早,此前有家诫、家规、家范等各种说法。从文献的角度上来看,《尚书·无逸》里就记载,周公教成王,“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再比如,《论语》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孔子在庭院当中碰到孔鲤就问他“学诗乎?”对曰:“未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鲤又趋而过庭,孔子问:“学礼乎?”对曰:“未也。”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这段对话古人称之为“庭训”。王勃的《滕王阁序》里有“叨陪鲤对”,指的就是这个庭训。庭训也是家训的一种。但第一次提出“家训”这个概念或者名称的,是颜之推。

从体系化的角度上看,《颜氏家训》问世以前的家训文化思想以及内容都是碎片化的,有的是散见于文献中的单句,有的是单篇文章,篇幅都比较短小,内容也没有成体系。而《颜氏家训》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具有非常完整的体系,把此前碎片化的家训文化推到了一个高峰。从《颜氏家训》以后,家训文化就变成儒家家庭教育的一个主流方式,世代传承了。

此外,《颜氏家训》呈现出来的内容也富含思想精华。比如说,中国教育史上的早教概念、胎教概念都是《颜氏家训》最早提出来的。家庭教育的范畴也是颜之推明确提出来的,我们现在常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说法就来自于《颜氏家训》。颜之推还讲规范教育,非常讲究教育的严格与宽容的尺度,主张宽严适度。他重视品德教育、人格教育,这一点本身就是儒家教育的精华。当然,他也非常重视知识教育,这个知识和我们现在的数理化知识可能不太一样,他讲的主要是社会风俗,比如说避讳、礼仪的方式以及婚丧嫁娶的习俗等等。所以,在品格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规范教育、知识教育上,他都有深刻的论述,开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教育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436608b5na7fdd416dd09&690600.jpg

一个家族也好,一个民族也好,都有一个继往开来的发展过程,知道从哪里来,才会知道往哪里去。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祖先的血脉,祖先的思想、文化、精神值得我们去探究、思考和传承。中华文明能够一直赓续至今,没有断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内在的传承性,这种思想精华、文化脉络薪火相传的精神从《颜氏家训》中可以明显看出来。

《颜氏家训》中修身、处世、治家、勉学、为官等方面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价值指导、思想指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