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严肃 准确 及时 权威

继续阅读
实践与思考丨聚焦教育强国建设深化政治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05-08 07:00

W020250508277072076276.jpeg

中山大学纪委紧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学治校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图为该校纪委干部到深圳校区对有关情况进行监督调研。 王敏丽 摄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全面深化高校政治监督,要求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政治站位和全局意识,以融入教育督教育的专业能力和过硬本领,聚焦高等教育内在属性,紧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学治校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教育强国战略在高校落地见效。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深化政治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从政治属性看,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任务,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深化高校政治监督,必须聚焦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担当,深刻把握高等教育背后所反映的政治方向、育人导向和意识形态,谋划推进高校监督工作,紧盯高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和校园稳定等问题,推动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紧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监督。办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加快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要深刻领悟政治监督的使命所系、价值所在,督促学校各级党组织认真执行“第一议题”制度,紧盯学校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高校的重要指示批示、致信回信精神,以及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决策部署情况,聚焦学校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细化政治监督内容清单,推动明确各项重点任务的责任分工、进度安排、工作举措,压紧压实各层级全链条责任。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监督。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做深做实高校政治监督,必须聚焦高校主责主业,要自觉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化到政治监督的全过程各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源源不断。要将政治监督延伸到思政课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三全育人”改革、育人体系构建等各方面,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院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到教育科研全过程各方面。近年来,中山大学纪委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政治监督工作的检验标准,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专项监督,全覆盖加强本科生、研究生思政必修课的监督,推动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以“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为主题举办“清风有约——中山大学纪检监察微论坛”,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院系教师共同研讨交流,推进思政课程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紧扣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强化监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巩固深化高校政治监督,要始终绷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督促学校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高校在讲座、论坛、学生活动、新媒体等阵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要推动学校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盈师生头脑、滋养师生心灵,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育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人民属性深化政治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民生属性看,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高校政治监督,必须聚焦高等教育的人民属性,突出从服务保障维护教育公平、提高育人质量的大民生上强化政治担当,紧盯纠治校内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历史考题。

紧盯师德师风问题强化监督。严肃纠治师德师风问题,强化师德师风监督管理,推动构建良好教书育人环境,是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政治监督“必答题”。要把强化师德师风监督作为高校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学校教师工作、组织人事、教育管理等部门和基层院系的协同协作,建立信息互通、会商研判、协作配合、线索移交等工作机制。近年来,中山大学纪委不断强化对落实师德师风主体责任的监督,督促进一步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推动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问责措施,压实职能部门和院系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强化底线思维和零容忍态度,坚持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督促职能部门和院系严格落实师德师风把关机制,对突出问题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对师德失范者一律先作出处分处理再办理解聘手续,让师德沦丧者无处藏身。

紧盯“靠教育吃教育”谋私贪腐问题强化监督。严查高校领域谋私贪腐问题,推动形成风清气正教育环境,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要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抓手,紧盯高校招生考试、基建后勤、招标采购、资产管理、招聘进人、校办企业、科研经费、合作办学、附属医院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深入研判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找准核查切入点、突破口,坚决查处“靠教育吃教育”、严重破坏教育公平等违纪违法行为。近两年来,中山大学集中整治医药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通过精准发现问题、精准分析问题、精准反映问题、精准解决问题,推动附属医院政治生态和内部治理明显改善。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战略属性深化政治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从战略属性看,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高校处于教育、科技、人才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承担着重大任务。深化高校政治监督,必须聚焦高等教育的战略属性,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强化政治担当,紧盯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性问题,推动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突出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监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深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部署要求,增强问题意识,及时梳理本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进式、嵌入式监督。健全政治监督机制,把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校内巡视巡察内容,监督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实施主体和具体责任,通过及时提醒纠偏,防范化解改革重大风险,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突出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监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增强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高校服务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监督。2024年以来,中山大学纪委系统梳理学校相关学科领域特别是涉及理工农医学科,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方面的政策布局和办学方向,结合各院系学科和事业发展“一对一”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深入相关院系及科研平台开展实地监督检查,围绕“认识是否到位、管理是否到位、服务是否到位、投入是否到位、改革是否到位”等情况,督促院系党组织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支撑力、贡献力。(刁振强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中山大学监察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