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严肃 准确 及时 权威

继续阅读
“典”亮学习路丨不以私意自蔽、私欲自累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06-19 16:00

微信图片_20250619090256.jpg

【原文】

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人抓起,从人做起,也就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心里话,绝不搞弄虚作假、口是心非那一套;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不成为不正当社会关系的编织者,绝不搞看人下菜、翻云覆雨那一套;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绝不搞逃避责任、明哲保身那一套;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6月30日)

【原典】

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宋·朱熹《中庸章句》

【解读】

“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笃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属也。”出自朱熹的《中庸章句》,意思是,不因一点点私心而蒙蔽自己、处事不公;不因一点点私欲而束缚、牵累自己。对已经知道的道理要反复体察,对能够做到的事情要忠实践履,这些都是人们应该用心之所在。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后世尊称朱子。在他看来,“克己”“崇公去私”对个人修养和发展、提升理想人格以及治家兴邦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处理好公私问题,做到公私分明、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素来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价值取向。在《论语集注》中,朱熹还提出,“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这也是在提醒为政者,公私不能无界,只有秉公道,弃杂念,去私心,国家才能得到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