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创业要有创新思维
中国纪检监察报 09-10 08:35

res04_attpic_brief收到.jpg

吴军 插画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更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摸着石头过河。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许多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党员干部要着力培育创新思维,从根本上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落后文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变革、开拓创新、敢为人先。

树立创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想都没想到就不会做到,想都没想通就不会做好。创新作为一个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而且适用于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因为,创新的内涵极为丰富、外延极为广阔、地位极为重要,创新对于各项工作来说具有统摄性、普遍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中国大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身就是一次无比宏阔的创新、一场前所未有的试验。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民创造,社会就会生机勃勃,国家就会蒸蒸日上。而之所以把理论创新摆在首位,是因为在各种创新中,理论创新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牵引性作用。

养成创新习惯。可以说,创新无处不在,创造无时不可,人人皆可创新,处处皆可创造。有宏观的创新,也有微观的创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就永无止境。创新思维实际是一种求异思维、求新思维,当然也是求解思维,而且是优解思维。就是说,对于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不是简单做完就了事,而是凡事都追问一下:一定要这么做吗?过去这么做,现在还要这么做吗?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能不能通过优化程序、改进方法做得更好?正是由于有了创新思维,科学技术才得以不断进步。而在今天,科学技术的创新更是一日千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仅“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甚至创新慢了也不行、也不一定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确实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为,“不日新者必日退”。

在把握规律中创新。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在开拓中前进,在探索和把握规律中锐意创新,决不能不加思考地循规蹈矩、萧规曹随、陈陈相因。但是,创新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原则、有前提的,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刻意标新立异,追求花样翻新,乃至“玩概念”。比如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次第开花,力度之大、程度之深世所罕见,但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有底线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守正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创新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不是无中生有、凭空而来,我们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守正就是继承、传承、秉承,就是守住自己的根和魂,坚守本色、本真,不变质、不变色。创新就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改易更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不守正则无以立足,就会迷失方向;不创新则无以权变,就会封闭僵化。比如说,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传统、始终不忘本来,同时要不断跟上时代要求,跟上实践要求,跟上人民要求,以新的理念、思路、办法、手段解决好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温故知新、守正创新、返本开新中不断开辟未来。再比如,我们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古为今用、温故知新、推陈出新,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我们相信,具有非凡创造力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定会走出一条具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新路。(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