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秦良玉的治军纪律和忠勇家风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2-02 08:45

秦良玉治军严明,这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很多史籍,如《明史》、《南明史》中都有“戎伍肃然”这类的记述。治兵难,治家族子弟兵更难,而秦良玉所统帅的“白杆兵”就是一支主要由秦氏家族和马氏家族(秦良玉丈夫马千乘家族)子弟组成的军队。面对这样一支军队,秦良玉是如何治理的呢?

秦良玉画像600.jpg

播州平叛 违令者斩

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秦良玉随夫出征讨伐播州,经贵州遵义平叛杨应龙叛乱。二十八年的正月初二这一天,官兵总领兵宴请各路将领。泰良玉凭借他的军事智慧料定当晚敌军会来劫营,于是劝告夫君马千乘颁下军令,禁止战士解甲和放下武器,违令者斩。果然当晚敌军劫营,被秦良玉的白杆兵杀得人仰马翻,惨败撤退。秦良玉夫妇率兵乘胜追击,连破金筑七寨,夺得了首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纪律,才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浑河血战 兄弟捐躯

秦良玉与他的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感情极好,从小就一起在父亲的教导下“同习骑射,究心韬略”。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后金军队在萨尔浒大败明军,驻守在辽东的明朝官兵,龟缩不出,不敢应战。朝廷急调永顺、保靖、石柱、酉阳等土司兵赴辽救援。1620年11月,秦良玉奉调北上,率领“白杆兵”奔走数千里赶赴辽东支援。面对声势浩大的敌军,秦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数千人”前往沈阳驰援。由于沈阳提前失守,导致“白杆兵”刚刚渡过浑河就遭遇后金军队的伏击。虽然明知寡不敌众,秦邦屏、秦民屏并未投降或是脱逃,而是带领士兵,浴血奋战,杀敌数千人,直致壮烈捐躯。

万寿山“女石柱”600.jpg

亲缚奸细 大义灭亲

1640年,流寇肆虐四川,秦良玉组织“白杆兵”固守石柱,保境安民。此时,一个名叫秦缵勋的秦氏族人,为流寇做内应,被官兵擒下押入大牢。后来,秦缵勋杀害狱卒逃到石柱。秦良玉得知后,亲自派人四处搜捕,将秦缵勋抓获,送交官府惩办。

镇守襄阳 子媳罹难

1642年,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镇守襄阳。因敌军势大,马祥麟知道城池早晚会被攻破,就给母亲秦良玉写了一封绝笔信。他在信中向已经69岁高龄的母亲写道:“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秦良玉见信后,并没有将自己唯一的儿子从前线调回,而是含着眼泪提笔在信纸上写下了:“好!好!真吾儿也!”

秦良玉和丈夫结婚后长年奉调南征北战,加上丈夫马千乘又死得早,他们就只有马祥麟这一根独苗。当时,秦良玉已经是四川的总兵官,完全有权力将儿子调回身边,安排一个安全的差事,然而,为了国法军纪,为了国家安危,这个伟大的母亲却没有这么做。而在此之前,秦良玉的儿媳张凤仪也已战死沙场。

从以上四则故事可以看见秦良玉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和家族利益之上的崇高品质。她的一生所为,无一不是为了国家兴亡、民族大义,展现出了一种高尚无私的家国情怀,而支撑这种家国情怀的正是严格的军纪和忠勇的家风。

(重庆市作协会员、秦良玉文化研究学者 彭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