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故事】我们的春节记忆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2-07 11:0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过年时,千家万户团聚在一起共度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声祝福、一顿年夜饭、一幅对联、一挂鞭炮、一次与父母的围炉家话……这些都是浓浓亲情的象征,也让游子漂泊在外的乡愁得到了诸多慰藉。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请您讲一个过年的故事,分享返乡路上的别样经历、走亲访友的趣闻感受、漫话家常时的心得感悟,透过今朝和儿时“年味”的不同,说说在岁月流变中家的变化、国的发展。

有一种菜,叫做只能看,不能吃

上世纪80年代初,家里的经济条件还是捉襟见肘,可每逢大年夜,省吃俭用的老爸老妈还是会包满满一碗油豆腐嵌肉,大年夜每人只能吃一个,再往后就不能吃了。这个菜过年时每天都要端上桌,是所谓的“看菜”。记得在饭桌上,我好几次不由自主地把筷子伸向了“看菜”,都被爸妈的目光或筷子给挡了回来,只有拼命把馋虫往肚里咽。

01.jpg

现在,我们那儿几乎家家户户摆年酒,叫所有的亲戚,海鲜、鸡鸭应有尽有,人人可以开怀畅饮,不甚乐哉!(网友“海盐飘雪”)

“破”衣服,过新年

我家兄弟姐妹5个,姐姐最大,我最小。过年的时候,看到人家穿上新衣服是多么羡慕哟。但我们家人口多,每年年终生产队里分配,我家总是超支户,哪里还穿得起新衣服。姐姐从来不穿花衣服,总是穿一件咖啡色的灯芯绒,过几年旧了,可以给我们男孩子穿。大哥先穿,二哥再穿,最后才轮到我,那时衣服已经穿不了几天。姐姐哥哥们还老怪我穿衣服太费,一到我身上就变破了。

02.jpg

那年,没有旧衣服轮给我,而我的衣服袖口已经破烂不堪。年关到了,那天夜里,母亲在床头上点着煤油灯,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半新面料,把我的衣服袖口重新接了一截。看上去像新的一样。做好已经是半夜。第二天一早,母亲把我喊起来,让我看看缝制好的袖口,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副新的袖套。我穿着这样的衣服,高兴地开始走家串户。(网友“樵夫”)

03.jpg

年初一的学车记忆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不管一年挣的钱再少,寨子里家家父母都会用一年来省吃俭用存下的钱给孩子添点衣物,买点好吃的好玩的。大年初一父母会给孩子们放一天假,孩子们不用干任何家务与农活。富裕一点的家庭,父母会买一辆永久或凤凰牌单车,让孩子们到只有九尺宽的泥巴大马路上围着争着练骑技,就算跌得浑身青肿也乐此不疲。(网友“中华之尚”)

04.jpg

我囤,我囤,我囤年货

小时候,一到过年大人们就会大量准备年货,买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肉类、糕点,家里的冰箱堆得满满的。那时候虽然物质短缺的现象得到缓解,但怎么都感觉过年就像农民赶集,有些土,一下子储存好长时间的东西,就怕到时候不好买了似的。(网友“盐机203”)

05.jpg

压岁钱“压着用”

记得小时候过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年夜向爸妈要压岁钱,五十、一百,都是崭新的钱币,压在床板上好几个月,每次要花出去的时候都要纠结很久。(网友“悠然v自得”)

06.gif

回家的路“近”了

以前婚后每年都随老公回家过年,560多公里的距离,没有直达的火车,只能坐汽车,每次都要8个多小时的车程。车上气味糟糕,冬季天冷路滑,路上总是提心吊胆,困了也不能睡,更不敢喝水,生怕去厕所,这对晕车的我真是一种折磨。

07.jpg

如今,铁路运输高速发展,去婆婆家的路通了直达动车,还能在网上提前买票。4个钟头就能到家,舒适程度和安全系数也提高了许多,再也不用为回家过年而担心,而是满心期待着回家过年啦!(网友“龙潭绿园001”)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张琰 王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