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埋伏神兵千百万;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抗战时期,为抵抗日寇的大扫荡,河北清苑县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机动灵活的地道战,神出鬼没打击敌人,致使日寇“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在冉庄,党员严守纪律,百姓听党指挥,上下齐心,开创了平原游击的抗战神话。
1、冉庄地道干支线图
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延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通、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2、地道口
地窖、锅台、马槽、柜子、夹壁,几乎每个普通的农家用具都被民兵和群众巧妙设计成了地道口,甚至墙角和地面都有精心伪装的地道口,打起仗来真可谓做得到“神出鬼没”。
3、翻眼
翻眼是地道内的一种防御设施。翻眼有两种,一种是向上翻的,另一种是向下翻的。向下翻眼可以用来防毒气,因为毒气比较轻,只向上走。虽然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就可以将毒气隔开,使两面地道不会相互影响。而且它还是地道内一处很好的防御设施,当敌人进入地道,民兵可以在口上等着他,居高临下,来一个打一个。
4、双向地道
地道内有两扇可以活动的门,可以将地道关闭,通道两端有翻板陷阱,敌人到了这里就如同进了囚笼,这就叫“堵住笼子抓鸡,关起门来打狗”。
5、地下兵工厂
开始时设在农民家的红薯窖内,但是在1939年被敌人发现,遭到破坏。后来设计将地道口通到炕上,可从屋内炕上的地道口进入地下兵工厂。地下兵工厂分工比较细,主要有锻轧组、铸造组、机加工组。锻轧组以烘炉为主,在这里锻造打制大刀、长矛、土枪及各种武器配件;炭窑是制造火药原料的,火药配方很简单:一硝、二磺、三木炭,再加上蒸煮、晾晒、细加工,便成了理想的火药;铸造组通过各种关系将焦碳从敌战区搞来,利用废铁等铸造地雷、手榴弹。锻轧和铸造都产生大量的烟,为了把地下土兵工厂里的烟排到地面又不让敌人发现,他们就把农家的院墙修成空心,而且墙上留有排气孔,空心墙与地下兵工厂的地道相连,烟可以先通过这些洞吸到空心墙里,再由空心墙上的气孔排出。民兵还在工厂里挖了一口防爆井,弹药万一在组装中出事,可以立即投入井中,以防伤人。在铁、木构件上打孔都是在土车床上加工。工厂里,每道工序完全是由人力来完成。战斗过程中,地道内的交通员通知兵工厂某工事需要什么武器,土兵工厂就可以在敌人的脚底下运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