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贤易色”出自《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关于“贤贤易色”的含义,历来多有争论。一种说法,认为色指女色、美色,“贤贤易色”就是说看到贤能的人就改变好色之心;一种说法认为色指态度,“贤贤易色”是指看到贤能的人就肃然起敬、端正态度;还有一种说法即认为色是容貌、容颜,“贤贤易色”指对待妻子要重其品德而非容貌。
在先秦时期的语境里,“色”大多指容颜之“色”,就《论语》而言也是如此,如“巧言令色”,意为花言巧语、面容伪善。通观整章,所论述的内容是修身处世之道。事父母、事君、交朋友都是一定的人物关系,按照其中父母、君上、朋友的逻辑顺序,可见“贤贤易色”所指的应当也是指某种人物关系而言的。《孟子•滕文公上》中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在古代社会,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而夫妻关系被称为人伦之始、王化之基。由此推测,“贤贤易色”指是对待妻子的态度,即是说对待妻子,要注重其德行,而不是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