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故事】范仲淹教育儿子:不要让乡亲来你的治下做生意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6-10 06:30

做人做官做事,范仲淹都做到了极致。

图片1.png

1046年,范仲淹应老朋友滕子京的邀请,写下了《岳阳楼记》。在这篇著名的文章里,范仲淹发出了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个政治家对治国实践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思考,也是一个政治家超越时空的浩然正气,光烁古今,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尤其令人称颂的是,范仲淹之后,范氏家族创造了我国的一个家族传承奇迹,近千年而不衰,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家风纯良。

范仲淹是个流芳千古的政治家,无论得势还是失意,无论在朝主政还是将兵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为国为民,忠心耿耿。后人论宋朝人物,甚至“以范仲淹为第一”。元好问评价说:“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毛泽东也曾这样评价范仲淹:“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范仲淹出身穷苦,当了大官,却从未理所当然地要给自己、给家人什么补偿。他对物质的要求很低,要求家人也这样,一心只为国家、百姓着想。在范氏家训中,他叮嘱后人要志存高远、勤俭节约、遵守规矩、和气做人、清白为官,比如他在《告诸子及弟侄》中写道:“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只与同官议,莫与公人商量,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自家好,家门各为好事,以光祖宗。”

这段话译成白话文就是:“你们做官后要处处小心,不能对人家傲慢轻侮,与同僚要和睦相处、以礼相待,有什么事就与同僚谋议,千万不要与差役商量。不要让乡亲来你的治下做生意,自己做官也要清心寡欲,不要想着为自己谋取私利。你们看看叔叔我一向是怎么做的,有过为自己谋私利的事情吗?我们自家要培养良好的家风,家族中所有人都要做好事,为祖宗增光添彩。”

范仲淹有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四个儿子皆德才兼备,当了朝廷重臣,口碑极好。除纯祐因病早逝外,其他三个儿子均高寿以终。范仲淹曾评价说,纯仁得其志,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范仲淹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没给子孙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留下的“先忧后乐”思想,又怎么是金钱能够衡量的呢?

《宋史》记载,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自苏州运麦至四川。范纯仁回来时碰见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亲之丧,无钱扶柩返乡,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他,助其还乡。范纯仁回到家中,没敢提及此事。范仲淹问他在苏州遇到朋友了没有,范纯仁回答说,路过丹阳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扶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范仲淹立刻说道:“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感到高兴,并夸奖他做得对。

范纯仁后来做到了宰相。《宋史》评价说:“纯仁位过其父,而几有父风。”范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厚,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但认为是符合道义之处却挺拔特立,一点也不屈从。从布衣到宰相,廉洁勤俭、关注民生始终如一,继承了父亲的品质。曾有亲友来请教为人之道,范纯仁说:“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意思是只有俭朴才能铸成廉洁之风,只有宽恕可以成就好的德性。

有一个小故事:范仲淹回到苏州后,买了一块地皮,准备自己盖房子。盖房之前,请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看后高兴地说,这块地风水很好,在这块地皮上盖了房子的人家,今后世代都会出大官。范仲淹听后表示,如果真是这样,好处不能让范家一家独得。于是,他把这块地皮捐出来,造了一座学堂。

范仲淹临终时,《遗表》一个字也没提私事,空着手来,空着手去,但他依然活着,泽被后世,这是他不朽的生命!

图片2.png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老虎山下有一座范家大院。200多年前的清朝雍正年间,范仲淹的第二十代孙范养源携家人迁居至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家道中兴,买下田产,修建了这座大院。范家从此在这里开枝散叶,如今,散落在罗江的范氏后裔已有两万多人。千百年来,以“廉俭”为核心的范氏家风一脉相传。范家大院石柱上镌刻的“自喜奂轮光世泽,还崇廉俭绍家风”楹联,映射的正是范氏家风中“以俭养廉,以俭助廉”的思想精髓。

如今的范家大院,虽然已经没有人居住,却成为了范氏后人的精神家园。已经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范氏家族里谁家有孩子长大了,谁家有人要外出开创事业,他们的长辈都会把他们带到这里来,很庄重地给他们讲家族的规矩。就这样,范氏后人默默地将“廉俭”的操守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感到有一种力量在召唤他们,让他们常回来看一看,回来喝一口老井里甘甜的家乡水,记住范氏血脉的源远流长。

“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范仲淹得偿所愿。

图片5.png

【名家之言】文化学者 关山远:

每以天下为己任

无论得势还是失意,无论在朝主政还是出帅戍边,范仲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为国为民,忠心耿耿。后人论宋朝人物,甚至“以范仲淹为第一”。范仲淹是做人做事做官的范本,比如他创新的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比如他坚持说真话的勇气,不计个人得失、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范仲淹对“小我”与“大我”、“物质”与“精神”、“享受”与“奉献”的处理,为后世景仰。诚如欧阳修所言,范仲淹“每以天下为己任”。也只有像他这样无私的人,去世的时候,才会让大家都感到悲伤,甚至“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

——摘自《中国家规》(中国方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