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赣南客家门匾第一村的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园村,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式楼房依山而建,家家户户的大门额上挂着四字匾框。该乡纪检书记告诉笔者,“在上犹县,无论城镇还是农村,无论传统民居还是现代民居,门楣(俗语称之为门匾)是入户大门重要的建筑构件。它不仅是建筑文化、姓氏文化、书法文化的载体,还具有廉政教育的功能,也是廉政文化的载体。”
黄姓门匾
上犹是赣南客家摇篮纯客家县之一,通行客家语,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和风情遗存,“客家门匾”是该县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之一。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县百分之八十的民居都还挂有客家门匾。这种客家门匾是在民居大门门额上的一块长方形匾框,选取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一个词语镌刻其上。门匾揭示了房主姓氏的荣耀、家庭管理与教育、做人修养与处世之道,有传承文化、凝聚人心的教育作用。在众多的门匾里,还有不少廉政故事,成为“廉政家训”,世代沿袭,垂训后人。
杨姓门匾
在该县梅水乡水陂村的杨姓人家的门楣都写着“四知传芳”或“清白人家”四个字,其典故出自东汉清官杨震“四知”的故事。杨震到东莱做太守,路过昌邑。过去曾受过杨震举荐的昌邑知县王密,夜里揣着黄金来到杨震的住处,想送给杨震。杨震拒绝,并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王密惭愧而出。杨震为官清廉的典故告诫后人从政为官一定要廉洁、清白、为民,世世代代传承杨氏家族的优良品质。
通用门匾
如今,该县园村、新建村等村对所有客家民居的门匾进行了统一翻新,还因地制宜创制了集书法作品及客家门匾、客家小故事、客家漫画、客家人的习俗、歌谣等为一体的景观文化长廊,让“三省传家”“廉吏名高”“义门传家”等一块块门匾汇聚在此,让百姓在接受现代文化教育的同时,受到廉政教育。如:陈姓,“义门传家”,缅怀唐代的陈旺,他是一个非常有礼义之人,传承良好的家风,同时也教育陈姓子孙要做一个懂礼仪知礼仪之人。
“廉政高风”“侍御传芳”“宋谏世家”……徜徉赣南上犹城乡,家家户户大门额上悬挂的一块块门楣构成了犹江大地一道道绚丽的风景线,也让人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浓郁的廉政文化气息。(江西省上犹县纪委 孙晖 缪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