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8日发布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显示,关于“科研力量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考虑,党史研究专家青黄不接”的问题。中央党史研究室高度重视,狠抓整改。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界定室委会、科研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职责。室委会在选拔任用业务部门干部时,要将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作为重要依据加以运用。特别是在选拔重要研究部门负责人时,要把其学术能力作为能否选拔的重要条件,绝不降格以求。由科研管理部对全室干部参与重大研究项目任务的表现及其学术成果进行跟踪记录,对其业务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估,并通过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发挥人才培养引领作用;机关党委(人事局)在选拔任用业务部门干部过程中,协调科研管理部进一步强化对干部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考察;各业务部门要通过压担子交任务和传帮带等方式,加强对本部门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培养。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人才培养暂行办法》,进一步研究落实“研究立室、科研立身”的具体举措。《暂行办法》提出:试行课题制,聚焦主业,围绕我室中心任务设置课题,以课题促中心工作;推行帮带制,使年轻科研人员能够获得较为专业和系统的指导,较快熟悉学科前沿和治学方式,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积累;积极推动科研人员成果出版,继续编辑出版《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适时编辑出版《中央党史研究室学者文库》;经常性地办好不同学科的学术讲座、青年业务人员短期培训班和青年沙龙,弥补知识短板,完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交流;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学术档案,每季度定期展示室内人员科研成果,探索将学术水平与干部选拔任用、人才称号推荐相结合的新机制;启动室内党史学术带头人培养工作,发挥领军人物在党史研究中的主导作用和团队核心作用。同时,在干部调任、公务员招录、公务员遴选中,增加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专业,从干部入口上改善干部专业结构。
三是推行“三定”(定岗、定编、定职责)复核工作,科学使用职数编制。适当缩减行政人员比例,充实研究部门力量。对全室各部门职能、编制、处室设置进行全面清理摸底,进一步明确全室所有处室的职能、编制、岗位设置,定岗定编定责,把工作职责落实到处、落实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