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遐思】让全民阅读"任性"起来
中国纪检监察报 03-20 17:27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面对为什么要连续两年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克强总理回答说:“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一项调查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

一位网络公司的老总去过许多欧美国家,令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各地五光十色的生活,而是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无论是在火车、飞机上,还是在地铁、公交车上,常常可以看到乘客们手不释卷、孜孜阅读。

或许,有的人认为,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微信、微博信息海量,电子阅读器轻巧方便,读书仿佛已显得不那么重要。固然,互联网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互联网代替不了读书。因为读书不仅可以充实我们的思想,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教给我们本领,纠正我们的过失。

或许,有的人认为,现实社会中,不少老板、富翁不读书,不也发财致富了吗?但反思一下,在我国众多的私人企业中,有多少能够与国外的可口可乐、通用电气等世界知名企业相提并论?据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天都要抽出一小时来读书。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从1901年到2005年,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竟然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酷爱读书是犹太人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以色列这个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里,有借书证的人高达100万,人均阅读量常年位居世界前列。浓厚的阅读风气源于犹太人从小重视培养阅读习惯。

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无法强大,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经历,更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

人生短暂,精力有限。我们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历,而读书,正是我们将古今中外优秀人士的经验、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的过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世界。长期不读书的人,不仅人要变得浅薄,而且会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北魏时拓跋珪问群臣:“天下何物最益人智?”对曰:“其惟书乎!”于是下令求书天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读书、热爱学习的传统,愿我们能够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让全民阅读“任性”起来。(高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