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 传承中华文明】宁波博物馆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6-13 16:32

宁波博物馆

港口通千古  博物话人文

1-1.jpg

宁波,古称明州。七千年前,这里诞生了河姆渡文化;唐宋以来,这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这都构成了宁波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

1.jpg

宁波博物馆是以展示宁波人文、历史和艺术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充分体现了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件“藏品”的理念。

2.jpg

馆内陈列由主题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组成。一楼设临时展厅,二至三楼为常设展厅,包括《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竹刻艺术——秦秉年捐赠明清竹刻珍品展》。

4.jpg

5.jpg

《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这里有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绎,有于越人拓地三江的丰富遗存,有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有明州港城的奠基与发展……这里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港口,是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港城。历史在这里变得鲜活,区域文化在这里得到诠释,“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在这里汇聚。

6.jpg

7.jpg

《“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陈列》:“阿拉”老宁波作为历史的片段与文化的符号,是宁波这个城市的根脉,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宁波先人馈赠的幸运礼物。走进“阿拉”老宁波,就是为了让宁波人寻找生于斯、长于斯的令人梦牵魂绕的回家之路。

8.jpg

临时展览如《撒哈拉的问候——非洲雕刻文物艺术展》,选取了190件来自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17世纪—19世纪的雕刻艺术品,这些雕琢精美的生活用品、姿态各异的众神雕像、形形色色的祭祀面具等,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非洲艺术画卷,同时也缩短了距离,让观众走进传统非洲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最纯真的膜拜与敬畏......

10-1.jpg

宁波博物馆馆内藏品丰富,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青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

11.jpg

战国  铜钺

战国时期的青铜钺,1976年出土于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器物上方图案是两条相向的龙纹,龙的前肢变曲,尾向内卷,昂首向天,线条婉转流畅;下方以边框底线表示狭长的轻舟,上面坐着四个头戴高高羽冠的人,双手持桨,正在奋力划船前进。反映了越人驾水驭风的能力和“以舟作马”的生活方式。

12.jpg

西晋  青瓷鸟形杯

出土于奉化白杜西晋早期墓葬中。鸟形头、翅膀、胸和足都堆塑于杯子腹部的一侧,头高出口沿,眼睛外鼓,两足弯曲成环状,腹部丰满,双翅展张,形若飞翔,尾部扁平,从杯口的另一侧斜向伸出;同出土的还有另一只:头略大,腹略瘦,腿也瘦小细长,翅膀顶端弯曲。专家们认为这两只鸟一雄一雌,雌雄鸟同出一墓,目前仅此一例。

13.jpg

唐  越窑荷叶盏托

越窑青瓷荷叶盏托,盏的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边压出内凹的五条瓜棱,使光素的器面产生了层次分明的节奏感,质朴大方。托盘呈四侧边缘稍内卷的荷叶形,充分显示出荷叶的一派盎然生机。盏托和杯盏形成一体,上下形态呼应,构成了一个生动、和谐的整体。通体釉色饱满青翠,滋润而不透明,呈清水般湖绿色,表面隐现精光,如冰似玉,釉面均匀而薄,胎釉结合紧密,其釉色之美,令人倾倒,为越窑青瓷精品。

14.jpg

南宋  “天封塔地宫殿”匾银殿

这是天封塔地宫中出土的最有价值的文物之一,是一座纯银打制通体鎏金的宫殿模型。檐下匾额上书“天封塔地宫殿”。地宫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当时就摆放在这件地宫殿模型内。地宫殿为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有墙、壶门、隔扇、幔幕以及台基四周设置的栏杆。塔基地宫设殿,且有匾额,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从未见到。地宫殿建筑模型与《营造法式》规定的制度相符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绍兴年间长江以南,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建筑制度、式样及其特点,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极为珍贵。

15.jpg

南宋  鎏金阿弥陀佛铜造像

天封塔地宫内出土的许多器物,是摆放在银质地宫殿模型内的,众多器物内有一组鎏金铜佛造像十分精美,这尊阿弥陀佛造像就是其中的主尊。造像通高31厘米,阿弥陀佛直立于仰覆莲座之上,身后有舟形背光和圆形项光,背光镂空,有卷草纹。在项光和镂空背光间镶嵌珠饰,极为精美。佛像脸部丰满,面容祥和睿智,体态闲适空灵,衣褶线条流畅。通体贴金,唯有发髻施以石青。

16.jpg

明  朱松邻圆雕五子戏弥勒

“圆雕五子戏弥勒”是中国竹刻艺术开山始祖、明代“嘉定派”竹刻创始人朱鹤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海内仅见之作品。此件圆雕五子戏弥勒,从铭文来看,是当年朱松隣为九华山白云洞静悟和尚戏作之作品。弥勒肥首硕耳,袒胸露肩,赤足曲肱,左手提握佛珠,右手挹袋撑地,半披袈裟,依布袋而坐。周围五童子,形神殊异,意态顽皮:有扯佛珠,有拽布袋,有跨肩掏耳,有伏足挠痒,还有手执如意,匍匐身后欲作挠腋之态。弥勒开怀大笑,恍若有声,非常传神。

17.jpg

明  秦一爵圆雕盘松杯

“圆雕盘松杯”是明末崇祯年间“嘉定派”竹刻名家秦一爵难得的传世佳作。秦一爵传世品绝少,因此此件作品更显弥足珍贵。盘松杯采用高浮雕、镂雕等多种技法,杯体雕成老松一截,两松枝由口沿垂延蟠虬而下,与主干巧妙结为一体;松针团簇聚于枝头,背面密布鳞皴瘿节。外底部中心镌一“爵”纹。刀工犀利,线条劲挺,松针精细,松皮鳞皴分明。从杯口镌刻的铭文来看,清道光年间此杯曾为金石名僧释达受所收藏。

另外,宁波博物馆牵头搭建了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两大平台,拓展了博物馆的研究职能,并走进社区、走进校园,与社会展开互动。港口通千古,博物话文明。宁波博物馆立足本土文化,让历史变得鲜活,让文明更显生机。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