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黄秋霞报道 今年进入汛期以来,多地强降雨,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和点多面广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面对严峻的形势,必须始终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做好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范应对。”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自然资源部门不断提升灾害防治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关情况。
我国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危害严重,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时空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性强等特点。“地质灾害重在防范,预报预警至关重要。”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地质灾害防治处副处长张会昌说,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146起,其中滑坡1039起、崩塌931起、泥石流117起、地面塌陷59起。据初步统计,今年入汛以来共成功预警预报地质灾害253起,有效避免2443人可能因灾伤亡。
来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5层,工作人员对记者一行演示了“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国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两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重在对降水引发的区域群发性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趋势研判,汛期每日滚动制作发布未来72小时地质灾害预测产品、未来24小时地质灾害预警产品,支撑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部署,警示公众远离地质灾害风险。通过预警信息和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机融合,共同助力地质灾害防灾避险。”该院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室副主任刘艳辉告诉记者。
图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作人员演示的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黄秋霞 摄
除了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研判,安装在地灾隐患点的监测预警设备,更是紧盯地质灾害风险的“眼睛”。该院地质灾害技术方法室副主任马娟介绍,目前,全国已有5万多处隐患点安装了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每天24小时不间断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并自动接入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监测感知、综合分析、预警预报、在线会商等功能,实现全国范围数据快速汇聚、重大灾情研判、快速响应等,为国家的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服务支撑。
图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作人员演示的国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黄秋霞 摄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长期以“看住”隐患点为主,但统计发现,大量新增地质灾害点发生在圈定的风险区内。在极端强降雨等气象条件下,在“看住”隐患点的同时,还要管好风险区。自然资源部门落实“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要求,建立完善了以县、乡、村、组和26万余名基层监测员为主体的群测群防体系,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与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广,推进“人防+技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在海洋灾害方面,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是全球台风最为活跃的海域,受其影响,我国近海是海浪灾害的高发区。近年来,我国近海海浪灾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实况达橙色以上海浪预警天数呈现增多趋势。今年1月至7月,我国共启动海洋灾害应急响应12次,发布海洋灾害警报106期,成功预测15次海洋灾害过程。
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记者首先关注了科技创新在海浪减灾和预报方面的应用情况。据介绍,该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在海浪预报技术“自主化、智能化、精细化”方面取得关键突破,自主研发了“妈祖·海浪”预报模式,该模式采用最新的GPU加速计算技术,既保障了越来越丰富的数值预报业务能够高速稳定运行,又节省了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对能源的消耗,有效摆脱了海浪业务化数值预报长期依赖国外模式的现状。目前,该模式已成功应用于2023年杭州亚帆赛海浪预报保障;在今年第3号超强台风“格美”影响期间,被首次用于海浪预警,为海浪的及时、准确预警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后,该中心研究人员王培涛还对记者演示了一整套快速高效的海啸预警系统。“海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海啸预警报最重要的是‘快’”,王培涛告诉记者,该中心实现了全球化海啸预警,能够在地震发生后6-15分钟内实现海啸预警判断、产品的制作和发布,同时还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系统的运行工作,能够实时向南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沿海国家提供海啸预警服务。
图为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究人员介绍海啸预警系统运行有关情况。黄秋霞 摄
记者了解到,为强化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范应对,目前,自然资源部共派出15个工作组赴30个省份督导防灾工作,启动23次防御响应,派出120名部级专家汛期驻守防灾一线;指导地方组织基层相关责任人、26万余名群测群防员和专业队伍对隐患点和风险区动态巡查排查;加强对已安装的5万余处监测设备的数据分析,及时预警并快速处置等。同时,研究部署汛期海洋灾害应急与调查评估重点工作,要求有关单位和相关省份积极做好海洋灾害风险防范,截至7月24日,未发生海洋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据研判,近期,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将面临南北两线作战的局面,海洋风暴潮过程将重点影响浙江南部、福建闽江口、广东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和海南岛东北部沿岸。“将紧盯降雨落区和台风动向,及时发布趋势预测及预警信息;督促地方在高风险区域提前预置专业技术人员、防御力量和物资,强化灾情险情处置;组织地方进一步加强对人口聚集区、临坡临崖临沟临水人员居住地的巡查排查;开展复盘分析、优化避险转移方案,突出做好临灾预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等,压实全系统防灾责任。”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