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福建省将乐县水南镇农民汤万丛冒着杀身之祸,同父亲收殓一名素昧平生的在剿匪中牺牲的山东籍解放军战士遗体并安葬。此后,两次为烈士修坟立碑,三次迁坟,年年祭扫,代代守护。汤万丛先后荣获“福建省爱国拥军模范”称号。
清明节前夕,汤万丛的儿子汤胜荣,像往年一样早早来到将乐县天阁陵园烈士墓区祭扫秦福河烈士墓。他蹲下身子,用干净的毛巾抹去墓碑前的尘土,用扫帚轻轻扫去墓前的树叶树枝,在墓前摆上鲜花……
汤胜荣说,守护秦福河烈士墓源于自己的爷爷汤七根。
1950年1月,刚解放的将乐县金溪上游一带匪患严重,当地百姓谈匪色变。家住水南镇的汤七根一家,曾多次遭遇土匪劫掠。一次,汤七根进山杀猪回家被抢光猪肉、打成重伤,大儿子汤万寿还被土匪抓走。16岁的汤万丛只好跟随父亲到水南渡口摆渡谋生。
1950年4月的一天,金溪河水暴涨。正在渡口的汤万丛突然发现上游漂来一个不明物体,他靠近察看,发现是一具头戴钢盔的遗体。当他解开遗体上的雨衣时,发现死者身着草黄色军装,钢盔内的军帽上缀着红色五角星,惊呼:“啊,是解放军!”
不久前,他曾用竹排运送过一批又一批的解放军去白莲、万全一带剿匪。想到这里,他快速地抱起遗体到岸上藏起来。汤七根闻讯赶来,父子俩在死者身上发现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二八七团三营八连战士秦柏河,山东省五莲县长山区基山店子村人,男,25岁,1949年4月入伍。
“这名解放军从山东千里迢迢赶来这里帮我们打土匪,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他牺牲了,我们要为他安葬。”父子俩冒着被土匪杀害的危险,在当天深夜,悄悄地将烈士安葬在金溪河畔自家菜地里,并用稻草掩盖好。
数月后,土匪终于被解放军歼灭。从此,将乐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当时,解放军二八七团的领导还特意上门感谢汤七根家的拥军义举。
第二年清明,去烈士墓前祭扫之后,汤七根一家几经商议,决定给烈士修坟立碑。这年11月,汤七根从县城里请来石匠选用上好的石料制作墓碑,并按当地习俗为烈士整理遗骸,修整坟墓。
1960年,汤七根临终前嘱咐汤万丛:“我死后,就把我埋在那个小战士旁边,别让他孤单着,每年清明节不要忘了给小战士扫墓。”
汤万丛谨记遗嘱,将父亲安葬在烈士墓旁,年年不忘祭奠烈士英灵。他的侄儿陈招荣至今还记得,在困难时期,即使连温饱都成问题,汤万丛仍会想方设法购买一点黄纸和香烛,为烈士祭奠。
改革开放后,汤万丛一家勤劳肯干,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每到清明节,他都会提一些水果、米酒到烈士墓前祭奠。
后来,村里有人在金溪岸边陆续建房盖猪圈,污水时不时流到烈士墓旁。汤万丛发现后,为自己没有维护好烈士墓寝食难安。1990年12月,他再次为烈士迁坟。
新坟修好那天,汤万丛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子:“他是我们一家最不该忘记的人,你们要像我和你爷爷一样,子孙后代都要看好烈士墓。”两位朴实的小伙子点头答应,这是汤家第三代的郑重承诺。
汤万丛一家义葬英烈,三代祭扫烈士墓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县民政局也多次同烈士老家的民政部门联系,请求帮忙寻找烈士的亲人。经过多方联系,2007年3月,山东省诸城市皇华镇吉山店子村村委会来信说:“秦柏河本名秦福河,现在家中还有一个女儿叫秦洪花……”汤万丛和家人一时间激动不已。同年9月28日,秦洪花来到将乐,拜祭父亲英灵,也圆了汤万丛几十年来为烈士寻亲的梦。
在县民政局的支持下,2007年清明前夕,秦烈士的墓迁到了县天阁陵园烈士墓区。汤万丛和儿子依旧年年清明去祭扫。2012年,汤万丛去世,他的儿子继承遗志,守护烈士墓。(杨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