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博物馆
展千年历史脉络 释藏地人文情怀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唯一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一级博物馆。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开馆落成。
西藏博物馆不仅是西藏地区规模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是人们了解、认识和研究西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展示西藏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是拉萨城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和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
《亘古探幽——西藏史前文化专题展》通过实物展品、场景复原、视频播放等多种展示手段,以时序为脉络,表现西藏史前人类的勤劳勇敢与睿思激情,诠释西藏先民“山水交融”、“人文和谐”的历史文化魅力。
上图为藏北高原生态场景。
上图为昌都卡若遗址房屋遗迹。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一员,西藏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历史的见证——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陈列》展现了西藏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揭示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管辖的史实,是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关系的历史见证。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族风俗往往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与礼节。世代在青藏高原繁衍生息的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也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文化。
上面两张图反映的是《情满高原——西藏民俗文化展》的部分内容。这个展区从生活习俗、生活用具和生产习俗3个方面,为参观者全面展示西藏民俗的风貌,让人们深刻感受藏民族文化的魅力。
《古韵流芳——馆藏藏族戏剧面具服饰器乐专题展》以西藏戏剧的历史、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馆藏藏族戏曲面具、服饰、乐器等实物展示,向广大游客展现了馆藏藏族戏剧文化的渊源、传承、发展以及保护。
藏戏面具
西藏博物馆还收藏有历代中央政府颁赐的各色玺印、诰敕、公文档案,千姿百态的佛教人物造像,卷帙浩繁的手写藏文典籍,格外引人注目。上图为魔女仰卧图。画面内容体现了关于文成公主的一个历史传说:文成公主根据勘舆结果,认为吐蕃地形犹如仰卧的罗刹女,因此建议在罗刹女的十二个关节部位修建十二座寺院,以资镇服。反映了文成公主对吐蕃佛教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以及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上图为灌顶国师阐化王印。“阐化王”是明中央封授给西藏帕竹地方政权首领“帕木竹巴”的封号,位居明代西藏地方“五大王”之首。该印为象牙质地,据考证,应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封授帕木竹巴第悉劄思巴劄失坚赞为阐化王时所赐之印。
上图为大慈法王像刺绣唐卡。永乐十二年(1414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弟子释迦益西应永乐皇帝召请前往南京觐见,被封授为“西天佛子大国师”。1429年,释迦益西又再次应诏前往北京觐见,并于1434年被宣德皇帝封为“三大法王”之一的“大慈法王”。次年,释迦益西在返回西藏途经青海时圆寂,封号遂绝。这件刺绣唐卡即是释迦益西被封授为“大慈法王”之后,宣德皇帝命宫廷制作并赏赐给他的刺绣像。
上面两张图为西藏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
上图为西藏博物馆互动体验区的藏棋。
上图为西藏博物馆互动体验区的传统藏文书写。
西藏博物馆作为自治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德育基地,始终关注着西藏青少年校外教育,提供校外教育场所。根据青少年的群体特点,结合博物馆资源,在每个节假日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上图为组织幼儿园小朋友参观西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