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按命令拿下,“死都死在这里”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8-26 07:34

1944年3月,早春的江苏车桥镇,春寒还未退却,天气很冷。战士们寒夜匆匆行军,于3月5日凌晨1时50分到达车桥镇外围城墙下,进入预定攻击地点。面前是车桥镇的53座碉堡,四周筑有2丈高的围墙、1.5丈宽的壕沟,水沟深7尺。

面对敌人的坚固碉堡和绵密火力网,战士们毫不畏惧,只等命令一出就游过壕沟,攻上城墙。拼死也要完成师首长下达的命令:不惜牺牲,坚决攻占车桥,同时各狙击部队坚决保障两天两晚之战斗警戒任务。

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车桥的夜空,大部队像老虎下山,冲过外壕,爬上围墙,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车桥发起猛烈地进攻。

在浮水泅过外壕中,战士们衣服全湿了,天气又很冷,还坚持继续战斗。有的战士在敌外壕里,水很深,遭受敌人火力阻止,无法前进,敌人不断将榴弹打到身旁来的时候,仍在水中继续坚持,不后撤一步。

在攻打碉堡时,更是攻击精神勇猛,动作迅速敏捷。突破土圩,占领全街,攻占十多个碉堡,共只不过25分钟。

“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五连二班班长沈书余,是共产党员,在猛攻日军时,第一次带花(即负伤)在头部(不重),战士同他说:“班长,你带花了”,他答:“没有事,轻花。”第二次负伤在肩头,仍说:“同志们,冲呀!我们要完成任务呀!”第三次带花眼上,但始终不下火线。直至第四次手部带花,不能持武器了,这才下来。

八连三排在房子里对敌喊话,敌报以机枪、掷弹筒,负伤十二人,政治指导员提出:“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你们要不要下火线?”,大家齐声说:“不下!”轻伤的战士都坚持了下来。战士朱祥明满手是血,还下来上去的送了四次榴弹。

“军令如山倒,再难也要迎头上!”战场上没有发生一件公开违抗命令的事件。相反地,有许多坚决执行命令的感人事迹。一连战士王志清,第一个突进了围墙,之后,便奉命和两个同志,向敌碉堡冲锋,命令是“不拿下来,不要回来”。结果,没有拿下,人家叫他回来,他说:“没有拿下,死都死在这里”,终于腿上带花了,这才被人抢回来。(整理自一师兼苏中军区司令部《车桥战役详报》,七团参谋处《车桥战斗详报》,时任新四军一师七团团长兼政委彭德清《车桥战斗的检讨》,时任新四军一师七团政治处主任蒋新生《车桥战斗政治工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