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清白家风伴我行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7-29 07:31

家庭是社会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始终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不仅需要外在的强制约束,也离不开社会成员的良好品行与修养。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家风建设,留下了无数极富教育意义的家规家训,蕴涵着深厚的治家教子、为人处世思想和丰富的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约束并引导着后人健康成长。

家风、家规,既可能是祖先传下来的有字之规,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长辈的一个教诲、一句嘱托、甚至是一次严厉批评。这使我想起我的老爸对我们姊妹的言传身教。小时候,老爸鼓励我们早起读书,会说闻鸡起舞的故事,教我们背诵“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诗句;吃饭时会念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遇到困难时会教我们“逆水行舟用力撑”的诗句;就连夏日夜晚在院中乘凉也会教我们背诵“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印象最深的是老爸不贪不占,清白做人的教诲,让我们终身受益。那时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尤其到了冬天家里缺少棉被,妈妈就用麻袋装上稻草给我们铺在床上当垫被御寒。那时机关干部经常下乡参加路线教育,一去就是一年半载,单位发有棉被。老爸在结束下乡的工作时,会把单位发的棉被带回家,洗干净再交到单位。那时我们真希望老爸把棉被留下来,可老爸说:公家的东西不能要,不贪不占心自安啊!现在想来,真的从心里敬佩我们的父辈,那时的生活很艰难,却能自觉保持清廉的品格。这些都一直印在我们心灵,伴随我们上学、工作,长大成人。的确,好的家风不但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还可以使家人和后代子孙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继承优良的品质,修养身心,受益终身。

现在,社会进步了,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好的家风不能忘,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家规家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培养良好的家风,秉承“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古训,坚持以身作则,以廉为德,以廉为荣、以廉为美,做到家风正,自身清,子孙廉,为营造全社会崇廉尚俭的良好风气做贡献。(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纪委宣教室 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