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家风家训哺育义胆丹心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12-15 09:00

8故居内牌匾.jpg

唐凌:以孝作忠 报国为民

国家这一概念包含深刻的内涵。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聚合。传统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基因,长期以无形而坚韧的力量,对家与国进行塑造。

广西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虽地处南疆,但何以尚及其家族都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何氏家族很早就意识到家规家训对家族发展的重要,依据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于明朝初期制定了《何氏家训十二则》,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祖、敦族、为善、守成十二个方面,教育子孙忠孝、清廉、正义。何以尚的父亲更是言传身教,以模范行为践行家训,培植高尚家风。正因为如此,何氏家族子孙勤勉、正直、进取,为家创业、为国建功,使家族日益繁荣昌盛。

嘉靖三十一年(1552)何以尚中举后,还借乡亲祝贺之机,倡议订立《乡约十条》,作为全村老幼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从此,这《乡约十条》就一直刻挂在村中的旌善亭(后改名为乡约亭)中。而将《何氏家训十二则》与《乡约十条》对比,不难发现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乡约十条》是何氏家训在全村的有效推广,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赞同。而这些条规,若从根源追溯,又与中华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山村的《何氏家训十二则》与《乡约十条》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关系。

健康高尚的家训,不仅促使家庭人才辈出,兴旺发达,而且也帮助国家实现稳定与繁荣,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何以尚入仕后,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他都始终按照家训及中国传统礼教,坚持正义,清正廉洁,造福民众,尽忠为国,至死不渝。他不仅冒着生命危险,义击景阳钟,直言进谏,孤身勇救清官海瑞,而且他始终针砭时弊,扬善惩恶,坚守“忠孝、清廉、正义”的道德做官做人,将家训中的“以孝作忠”原则贯穿在日常工作中,赢得了百姓的高度认可。卸职返乡后,他又积极倡导建桥修路,植树造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弘扬家训及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了何氏家规家训的形成,另一方面,千千万万个何氏一样的家规家训也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使之具体而生动,并为其延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凌)

7何以尚办公的地方.jpg

李参天:家风家训哺育义胆丹心

一代名臣海瑞被冤枉打入死牢后,何以尚曾毅然冒死闯宫,求见皇帝,恳请皇帝倾听忠言,释放海瑞。当时嘉靖皇帝正在气头上,下诏责打何以尚一百廷杖,将其送往锦衣卫镇抚司监狱,并追问他受谁主使。何以尚虽遭受酷刑,但他依然铁骨铮铮地回答说,指使自己做出此举的只是自己的一颗“丹心”而已。

想当初,何以尚仅仅是户部司务这样一个八品小官,究竟是一颗什么样的“丹心”,让他置生死于度外,敢于犯颜直谏呢?今天我们可以从何氏家规家训中找到很好的答案。

在《何氏家训十二则》第六则中有这样的表述:“以义制事,动合时宜,见义不为,实曰无勇,圣贤立身行己,可舍生取义,断不至响利而背义。故不义之行,人所深恶,好义之士,众所咸钦。”自幼深受家规家训熏陶的何以尚,有着一颗忠孝的“丹心”,所以在海瑞的忠直之举遭受厄运之际,何以尚就会效法“前人之重义者”挺身而出,“舍生取义”,而不愿做“见义不为”之“无勇”者。

(广西玉林市作协常务副主席 李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