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列女传》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
风雪漫天之日,鄱阳孝廉范逵在陶侃家寄宿,但陶家一贫如洗,没法招待客人。陶母就撤出睡觉用的草垫子,亲自铡碎,拿来喂范逵的马;又暗中把头发剪下来,卖给乡人,置办菜肴,招待客人。范逵知道这件事后叹息说:“不是这样的母亲,生不出这样优秀的儿子!”
陶侃年轻时做过寻阳县吏,负责监管渔业。有一次,他托人把一坛腌鱼送给母亲。陶母问明情况后,原封不动退回,并附上书信说:“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拿官家的东西送给我,这样不仅对我没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愁。”
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吴国富:
陶母教子留下了两个经典故事,这两个故事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贤”,就是贤能的贤,贤德的贤,这体现了传统儒家的精神。这种“贤”的教诲,对陶侃日后成就他平定叛乱、扶助国家的大业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二个字就是“廉”,廉洁的廉,这种廉洁其实也是让人成就大事的基本品质。
贤,可以成就大我;廉,可以超越自私。在陶母的言传身教下,陶侃养成了好学、勤奋、清廉的优秀品质,成为匡扶东晋王朝的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