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为陈来博士命字为又新说》 徐儒宗书
师从哲学泰斗张岱年、冯友兰,几十年如一日,始终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是著名哲学家陈来。
初见陈来,是在今年春天,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现场。再见陈来,已过夏至,在青砖红瓦、翰墨书香的百年清华学堂,他如约接受了我们的专访。陈来的办公室里,满眼是书,就连办公桌上也仅仅留下一小块书写的“自留地”。
陈来开创了“朱熹理气观”的研究先河,《朱子书信编年考证》一书被赞“考据精审、治学谨严”。之后,他完成对王阳明哲学的全面研究,把中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提高至世界前沿,对阳明学、理学乃至中国哲学的研究,都有普遍的示范意义。为追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根源,陈来又把夏、商、周和春秋作为重点研究的历史阶段。探索完上古和诸子时代,他又回到对宋明时期的研究……陈来秉持“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八字真经,沉潜反复、上下求索,解读和还原中国哲学,阐述和挖掘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价值。正如他所言:“我在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始终关注并努力回应思想文化界的反传统声浪。”
在与我们的对话中,他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经、史、子、集在他大脑里如同印刻在书本上。他以传统文化为主线,时时紧扣现实,寻找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契合点。他说,中华传统文化是道德教化的重要资源,可以透过教育,使其道德价值植根于民众心灵,不仅能培育民族精神,还有改善社会道德风气的现实意义。对传承传统文化,陈来有着深远的思考,“要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其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精髓弘扬和运用起来。”
谈及正风反腐,陈来既肯定成绩,又有自己对党的忧思:“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他们出现问题,对党组织来说也是一种痛心。”陈来的中国梦,充满“爱国如家”的赤诚,他说:“希望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1988年,冯友兰为陈来命字曰:“‘来’一言以蔽之‘日新’。以‘来’为名者,以‘又新’为字,方足辅之。”陈来,名副其实,他心系国家,钟爱国学,始终以“又新”鞭策自己,孜孜追求着中华文化“日日新,又日新”。(冯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