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镜头】巍巍井冈山: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1-20 06:10

红色摇篮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第一篇:伟大思想

image001.png

井冈红旗

image002.jpg

三湾改编

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同志对起义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有效解决了党对军队基层的领导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深刻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image003.jpg

朱毛会师

点燃革命星星之火: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由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组成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image004.jpg

毛泽东用过的木油灯和砚台

八角楼的灯光:毛泽东同志上井冈山后,就经常在这栋房子里的楼上办公和居住。每当夜幕降临,楼上便经常亮着一盏木油灯,毛泽东在这盏如黄豆般大小的木油灯下工作到深夜。就是在这盏一根灯芯的木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诠释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思想,形成了中国红色政权理论。

image005.jpg

一堂党课

庄严宣誓永不叛党:在井冈山一栋民房里,墙上挂着一幅画着镰刀斧头图案的红布和“C.C.P”三个字母。一批先进工农分子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严守秘密,牺牲个人,永不叛党”。宣誓后,时任湘赣边界最早的农村党支部第一任书记的毛泽覃就是在这幅党旗下,对新党员上了一堂党课。

第二篇:井冈精神

image006.jpg

井冈翠竹

红军象征:井冈翠竹多为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江南竹”、“茅竹”。井冈翠竹正是红军坚韧挺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著名的“朱德的扁担”就是用这种毛竹制成。

image007.jpg

朱德挑粮用过的扁担、箩筐和米袋及编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朱德同志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1928年冬天,为储备充足的粮食,粉碎湘赣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进攻,红军五千将士和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从宁冈县挑粮上井冈山的高潮。红四军军长朱德也不例外,身先士卒挑粮上山。战士们为了让他好好处理军务和休息,偷偷拿走了他的扁担。朱德知道后,叫管后勤的战士帮他用毛竹又削了一根扁担,并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

image008.jpg

送郎当红军

image009.jpg

红军在黄洋界保卫战中使用过的竹钉

image010.jpg

红军自造的手榴弹和在黄洋界哨口工事发掘的弹壳

image011.jpg

黄洋界上炮声隆

“黄洋界上炮声隆”:黄洋界是井冈山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1928年8月30日,湘赣两省的敌军乘主力红军游击湘南之机,集中4个团的兵力向黄洋界进犯。最后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

第三篇:永久传承

image012.jpg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image013.jpg

感受峥嵘岁月

image014.jpg

烈士纪念日公祭

缅怀革命先烈:9月30日上午,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公祭活动,表达对数万名浴血井冈、长眠青山的革命烈士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同时表示要继承革命遗志,建设美丽中国。

image015.jpg

井冈晨曦

image016.jpg

恬静小村:今日井冈,共赴“中国梦”。

(供稿:江西省井冈山市纪委杜强,编辑整理:张祎鑫 关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