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谈】陈来:朱子学是涵养个人美德和社会价值的源泉与活水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2-16 09:00

朱熹头像.jpg

朱子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广泛继承了儒家的学术文化。在理学方面,有太极,通书解义,西铭解义,编订二程遗书、上蔡语录,作知言疑义,编近思录、小学;在史学方面有八朝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在经学方面有周易本义,诗集传,主编仪礼经传通解,终生作四书集注;在文献整理方面作孝经勘误,楚辞集注,韩文考异,周易参同契考异,阴符经考异等。朱子的文化实践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朱子对古代文化作了全面的整理,对四书的集结和诠释尤其花费了毕生精力,是文化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典范,是我们今天从事文化传承的榜样。

武夷精舍60012.jpg

朱熹一生中任官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他所到任之处,必振举书院建设。他亲自订立了《白鹿洞书院学规》,一方面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另一方面强调修身、处事、践行的原则,这在中国书院历史上影响深远。朱子一生有关小学蒙学读本的著作也很多,对传统蒙学教育贡献巨大,他的著作如《童蒙须知》、《增损吕氏乡约》等流行甚广,对儒学价值的大众化、通俗化,对培养少年儿童,养成德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应当重视朱子这方面的贡献,古为今用,发挥它们在道德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朱子的家礼、家训也不仅对朱子一家或朱姓人家有意义,对南宋以来的社会风俗、正化人心都起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要把朱子学的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培育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朱子文化成为涵养个人美德和社会价值的源泉与活水。

(著名哲学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