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严肃 准确 及时 权威

继续阅读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取得丰硕成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05-08 18:30

全面完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任务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取得丰硕成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思宁报道 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和公报有关情况,重点发布了普查的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情况、成果及应用情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重大的国力国情调查。自2020年5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国共有500多万名专业人员参与,在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此次普查的各项目标任务。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介绍,此次普查坚持“边试点、边完善”,先后开展了5个轮次评估与区划试点,完成了技术标准的统一,提高了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的科学性;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衔接,一对一对接地方、一对一对接部门,确保灾害风险评估区划的可用性;全面完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任务,涵盖分灾种危险性评估成果、灾害风险评估成果等;坚持“边评估、边应用”,持续发挥区划成果的应用效益。此外,普查工作中还认真组织培训,锻炼培养评估与区划的专家队伍,推动各地普遍建立了“行业部门+科研高校”的评估与区划技术组。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创造了多个第一次。”郑国光说,例如,在调查成果方面,第一次全面摸清了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在评估与区划成果方面,第一次明确了全国高灾损区、高隐患区、高风险区和低减灾能力“三高一低”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域;在技术、工作方式方法上,第一次开展了自然灾害风险要素调查、评估、区划等全链条普查,完成了灾害风险要素属性和空间位置的“双调查”,等等。

对于此次普查中气象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水旱灾害等方面的重要发现、成果以及应用情况,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进行了介绍。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梁丰介绍,在此次普查过程中,中国气象局研制了20余万份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产品,形成了有5000多个全国性重大气象灾害历史事件组成的数据库。“我们在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当中对这些普查成果开展了融合应用,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气象保障能力。”梁丰说。

据了解,本次普查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系统性组织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司长樊华介绍,此次普查调查了全国范围内的林下可燃物载量本底,摸排了野外火源风险点、减灾能力底数,并初步形成了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区划。

水旱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此次普查摸清了水旱灾害风险隐患底数,首次完成了全国水旱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建成普查成果共享应用数据库。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负责人尚全民介绍,水利部持续推动普查成果在水旱灾害防御、防洪规划修编、水利工程建设、河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比如在去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防御中,基于特大暴雨预报信息和普查成果,快速分析预测可能的洪灾量级,识别防洪工程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研判兰沟洼蓄滞洪区分洪情景及洪水风险。

普查目的在于成果应用。应急管理部综合减灾和改革协调司司长吕红频表示,普查成果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能够有效服务风险源头防控,有效服务灾害精准防治,有效服务应急能力提升。“我们将继续深化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着力在专业领域深化应用和数据综合应用上下功夫,为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吕红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