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我们睁开我们的眼睛,来看看汉字背后所蕴藏的智慧。睁开我们的眼睛吧,好好看看眼这个字很有意思。“眼”这个字这是金文的“眼”,金文的“眼”这就是一种形声字的造字法了。事实上在甲骨文中,已经有“眼”这个字了,“眼”这个字它的本字就是它的这个字根,右半边的字根,这个字就读“艮”。艮它是什么,八卦之一。一。艮是八卦中的基础卦,是基本卦。我们知道我们的华夏文明和西方文化不太一样的地方,它是一个全系统的模式,立体系统的模式。不论从哪一个方面切入最后都能回到像周易文化这样的根源。同样它也可以发散出去到每一个层面。
你比如说“艮”,在八卦中它对应的具象,对应的客观事物是什么呢?是山,那么它同时还对应空间时间,各方面都有对应,这就是一种全系统文化。它对应的空间是东北,东北方位,因为什么?因为东北多山。它对应的时间是什么时间呢,你看这是一个人仰着身子在睁开眼睛在看,那这应该是什么时间,早上对吧?其实还不完整,其实它对应的是黎明前的黑暗,对应的时间是寅时,子丑寅卯,寅时是几点钟呢?是早晨三点到五点之间,这一段是我们常说的黎明前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对不对?
这一下矛盾就来了,我就想不通了,既然要睁开眼睛看,却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刻,这不是很矛盾吗?所以我想来想去,后来突然想明白古人的大智慧。这种睁开眼睛到底是睁开什么眼睛呢?我想到两个人,比如说范文澜先生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是谁?林则徐,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1840年虎门销烟,其实从那时就开始了我们这个民族复兴之路,复兴之梦。我们现在讲,期待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实我们是建立在前人筚路蓝缕的那种努力与艰辛的基础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候我们这个民族的复兴梦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沉痛的是,我们这条路走得何其艰难。
林则徐作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最重要的标志是因为他第一个放下民族偏见,放下东西方文化的偏见,主动派人去翻译西方的杂志,包括英国人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这样的书籍,他把这个《世界地理大全》翻译过来之后,仔细地审阅,还为它重新取了个名字叫《四洲志》。
魏源就是在这本《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出了著名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个主张其实还在一直发挥着作用。所以林则徐绝对的实至名归,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睁开眼睛到底是睁开什么眼睛呢?这就让我想起晚清政坛上重新树立起睁开眼睛看世界这面大旗的曾国藩。事实上曾国藩促成了洋务运动。到洋务运动时候,中国才算得上真正的睁开眼睛看世界。但问题来了,曾国藩和林则徐一模一样也是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东西也一窃不通。但是他为什么可以开辟洋务运动,曾国藩在他的家训家书里头,有一段名言,他认为做事情也好学习也好读书也好,经世致用,要有所抱负。要真正去实践的话必须用“五到五勤”之说,第一是眼到,第二是心到,第三是身到,第四是手到,第五是口到。又说眼勤、心勤、身勤、手勤、口勤,这是著名的“五到五勤”之说。眼到之后特意紧跟而上的是心到,我觉得就很有讲究了。睁开眼睛其实是什么?睁开的只是生理上的眼睛吗,在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黎明前的黑暗里头,中国人的智慧是睁开你的心眼吧。
睁开心眼,越是黑暗处,越要睁开心眼。不仅向外张望,还要怎么样?还要向内张望。不仅要睁开心眼,而且首先要看向心灵的世界,然后才能看向无比广袤的世界。就是心学大师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这就是中国人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