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民居瑰宝”
党家村村落的形成、文化的发展始于宋朝,兴盛于明清。那个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宋明理学自上而下深入民间百姓。党家村的家规家训就是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出现的,每家门前写的对联、牌匾,墙砖上刻的名言警句如“仁义礼”“执信”“忠孝传家”等都打上了儒家文化深深的烙印。
党家村的人一些是务农,还有一些会经商。经商的传统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党家村临近黄河中游重要渡口金子渡,这里过去是大的经商码头,商业氛围浓厚,受此熏陶,党家村人也有比较强的商业意识。然而,无论是务农还是经商,党家村人始终秉承“贫穷宜固守,富贵莫兴狂;勤俭立身本,谦和处世方”的家训,仁义传家。时至今日,党家村人还在这里勤恳劳作、繁衍生息。
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什么能够一直延续,代代传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深厚。从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到一个村子、一个乡镇,从个人到群体,从乡村到城镇,都是文化保存传承的载体,保证了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党家村就是这样一个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村落,充满了文化的正能量。整个村落设计布局紧凑、建筑做工精细、风貌古朴典雅,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与民居建筑融合一体、交相辉映。岁月的沧桑可能会让青砖上的字迹变得斑驳模糊,但家训的深刻哲理没有在党家村人的心中褪色,而是在一代代的言传身教中经久流传。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高建群)
薛养贤:书法基点之上的家训表达
如果站在书法的立场去观察党家村的家训,会发现这些家训字体都是从古代书法大家的字帖中临摹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家村读书人的视野也是相当开阔的,他们取法甚广:既有学习颜真卿的,也有学习王羲之、黄庭坚、赵孟頫的。尽管从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当中不能够直接看出它们的原型,但是透过细节,依然能够知道它们是学有所本,绝对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党家村家训所选的书体基本上以楷书、或者行楷为主,它就相当于我们要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要着正装一样,有种仪式感在里边。此外,党家村人在学习古代这些大家书法的时候,都钝化了线条的棱角感,加粗了线条的质感,在这些字里边普遍透出了一种端庄、温和、典雅、从容等一些在我们人身上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
党家村的家训,可以说是陕西韩城村落家训的一个典型代表。记得小时候,我在各家的门头上都可以看到类似于家训的词语,尽管当时我们不完全懂它的内在含义,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行为活动过程中,低头抬头都常常看见这些家训,并且会时时受到家里老人的教导,现在回想起来,它实际上是家训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具体化。通过平时细小的生活环节让我们把深刻哲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薛养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