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逛书店】北京王府井书店:与共和国同龄的书店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5-02 07:06

01.jpg

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坐落着一座与共和国同龄的书店——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

02.jpg

1949年2月10日,王府井新华书店的前身——北平新华书店第一门市部在京城最繁华的王府井金街上隆重开业。

03.jpg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王府井书店经过多次扩建、重建、重组,不断地发展壮大。1970年4月,王府井书店第二次扩建后的图书大楼正式营业。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营业面积3600平方米,成为亚洲最大的书城。

05.jpg

06.jpg

目前,书店建筑面积17000千多平方米,经营图书品种共计30万余种,日接待读者数万人次。

07.jpg

08.jpg

09.jpg

王府井书店每年举办近400场各类文化活动,每周举办品牌性公益活动“名师助学课堂”、“首都科学讲堂”、“书生活——作家读者面对面”等,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被广大读者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和“不花钱的课堂”。

10.jpg

11.jpg

12.jpg

书店从读者角度出发,设计了多种主题图书区域和特色文化产品区域,如线装古籍精品图书、港台版图书专区,天津泥人张彩塑文化产品专区等。


1949,一个书店店员的琐忆

13.jpg

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型国有书店,北京王府井书店至今已经走过了66年的发展历程。我有幸在建国第一年成为它的一名店员。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东北新华书店、华北新华书店先前抽调精干小分队进入北平,接收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文化服务社及其所属印刷厂,并于2月10日,在王府井8号建成北平市首个新华书店。毛主席题写的“新华书店”店招高悬店门上方。5天后,又一个新华书店在西单北大街42号(原独立出版社旧址)开业,北平城内有了一东一西两个书店。

2月中旬新华书店登报招收办事员(店员),一下子吸引上千人报名应试。当年我18岁正在读高中,恰好有同学举着报纸对我讲“咱们去考新华书店吧,不会出北平的”,就这样,我们一起于2月18日去报考,三天后,共有七十余人被录用,其中就有我。22日,我作为第一批“新华人”穿上绿军装,戴上临时证章,从这一天起,我放下书包告别学校,正式开始了新华书店的店员生活。

什么叫如饥似渴,什么叫摩肩接踵,当时只需去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市看看便知。读者买者多,我们干得欢。每日营业前1小时学习,每周1次生活会,每月1次联欢会。每晚轮流值夜,我还是第一次扛上“三八”枪上岗。每天宿舍、食堂、门市、库房“四点一线”,周而复始,不知疲倦地运书、装书、卸书、搬书、码书、包书、捆书……晚上回到大通铺,倒头便睡。那时,每日两餐,窝头、咸菜、熬白菜是家常便饭,星期日改善生活,白面馒头外加猪肉炖粉条,大快朵颐。

在书店工作,算盘是必备技能。当时,图书基本定价是明码印在书背面。然后按当时、当地的物价指数定出倍数。营业员须照这种方法计算书价(俗称码洋),而且每本书均开发票。日久天长,我的算盘滴滴答答、噼里啪啦,越打越熟,上下翻飞,甚至引来读者围观。有时也发生多计少算的事故,领导提醒我:“不要炫技巧玩表演。”

为迎接1949年“五四运动”30周年,书店特开辟青年读物专柜,张贴公告:青年人购书9折优惠。书店还在此期间向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为读者找书”和“为书找读者”的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评选优秀青年营业员活动,最终选出8名优秀营业员,其中有我。奖品是1本日记册和1张演出票——“华大文工团一团”演出的歌剧《白毛女》,地点在建国东堂。

走进书店,迎面墙上就是:“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知识就是力量”等红底白字横幅,四面书架、书柜、书台等排(摆)满了各种装帧不同,薄厚不一的图书,给读者营造一个温馨宁静的选书气氛。我们进店时除接受约法三章外,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珠那样,保护书、珍惜书。不得污损丢弃,也不能坐书、踩书、扔书等。不久,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有个营业员蹬着梯子从书架最高层取书,顺手从上扔下,险些砸在读者头上。此事发生后,营业员被严肃批评。从东北新华书店来的张指导员说:“我是农民出身,我知道打下的粮食不容易,所以叫‘粒粒皆辛苦’,而今天面对成千上万册书,它是精神食粮,也是本本皆辛苦啊!”门市主任指出:出现这种事,是扔掉了为读者服务的精神。这让当时还是小青年的我渐渐明白原来人有人味,书有书香;人有情,书有谊。至今我还有个习惯,新书到手,翻开嗅一嗅,一股清香沁入脏腑,那么惬意和美妙。

王府井新华书店是在接收原正中书局基础上,经过简单装修,抢时间开业的。几个月来,尽管采取多种措施和提高服务质量,但不足2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1949年5月10日,新华书店北平分店正式成立,史修德任经理后,扩大门市经营和改善售书环境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与书店仅有一墙之隔的右邻,是个3层大楼的服装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临街有40多平方米8块大玻璃橱窗,路人从此经过总要侧目注视一番。当时,有远见的史经理早已看中这块宝地,经过与该公司老板代理人多次谈判磋商,经讨价还价欲以1000匹大五幅布为代价成交。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出更高价力争此地。你来我往“打”了多个回合仍无结果,最后不得不惊动北平市军管会来摆平。落实之前,小青年们早已摩拳擦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了。待晚间书店关门后,我们分批撤离大通铺,静悄悄地用行李等“抢占”三楼——里面已临时开辟男、女宿舍并配备了单人铁床。大家既兴奋又不敢大声喧哗,只好彼此含笑心照不宣。最终,书店顺理成章地拥有了400多平方米面积的营业大厅及二楼科室办公和三楼宿舍、俱乐部、广播室等。经过日夜奋战,整修完成,抢在开国大典前夕装饰一新,一座全市规模最大的新华书店正式与读者见面了。

新华书店首次从国外进口图书。1949年9月份迎来了第一批莫斯科出版的中文版图书。如《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列宁主义问题》、《斯大林传》等等,装了满满一个车皮。书店立即调配人力,分批去前门西火车站(正阳门西)提货。国外版图书大都用道林纸印刷,分量很重。1个麻袋(80本左右)扛起来很不轻松,装满1个卡车后,大家已筋疲力尽。最终,这批中文精装本及时于国庆日前如期上架,与读者见面。开国大典三天,所有图书一律9折,店堂大了,存书多了,读者挤了,营业员更忙了。(作者尹世昌 转自北京晚报相关报道,转载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