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全面梳理整治挤占挪用、超范围使用科研经费等问题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8-27 09:00

据27日发布的《中共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关于专项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显示,中国农科院党组按照“对号入座、不拖不延、立行立改、真抓实改”的要求,对照问题清单和验收标准,全面梳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挤占挪用、超范围使用、预算执行不规范等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和查找问题根源,坚持立行立改和长效机制结合,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从严从实推进巡视整改和专项治理工作。

针对挤占挪用科研经费、超范围使用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不规范和账务处理存在漏洞等问题,主要采取将违规科研经费归还原渠道、完善预算报备手续、补充报销材料、完善内部制度等措施进行整改。针对违规发放劳务费和咨询费问题,采取坚决清退违规资金、改进发放方式、补充完善手续、完善内部制度等措施进行整改。针对科研副产品管理失范,主要采取完善科研副产品管理制度,强化出入库管理和纳入单位统一核算等措施完成了整改。目前,2013年以来全院35家预算单位违规使用科研经费3300余万元已全部整改到位。

针对32家单位违规或超标准列支接待费、会议餐费问题,在进一步清理核实基础上,进行分类整改,超标准的接待费和会议餐费全额清退;报销手续不完备、事项不清晰的,通过补全材料、完备手续、完善制度等措施予以整改。全院32家单位违规或超标准列支的接待费、会议餐费53万元已全部整改到位。

针对巡视发现的成都沼气所等单位公款旅游及报销因私差旅费等问题进行全面清理和彻底整改,第一时间全额清退违规资金6.7万元,同时举一反三,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审批流程,加强支出管理,禁止列支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支出。

针对部分科研人员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迅速整改,严肃批评教育,超标准的违规资金已清退到位。

针对北京畜牧兽医所将实验用猪在实验结束后变卖,并把其中收入纳入“小金库”的问题,2014年7月已对当事人分别给予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记过处分。对此事,在已处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深刻接受教训,进一步规范科研副产品处置和出入库管理流程,制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副产品收入管理的指导性意见》。

严肃处理农经所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清退金额大小、资金性质,由院监察局和农经所纪委分别进行了调查处理。本着严肃纪律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运用“四种形态”予以分类处置、分批处理。对15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严肃查处少数领导干部带头违纪问题,对在自查中存在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和超标准接待问题的个别所级领导进行了严肃处理,清退了超标费用,作出深刻检查,由院党组主要领导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对帮助关联企业承揽该所科研项目,以妻子、母亲、妻兄名义在企业领取咨询费,违反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的一名所级领导给予撤销党内及行政职务的处分。

健全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强化落实所长书记的主体责任、财会人员的把关责任、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责任和团队课题负责人的直接责任等“四个责任”,发挥内控机制的制约作用、财务科研部门的协同作用、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信息化软件的保障作用、廉政教育的警示作用和体制改革的治本作用等“六个作用”。广泛开展科研经费民主决策“防火墙工程”,建立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平台和试剂耗材采购平台,巩固落实科研经费信息公开“阳光工程”,实现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全过程公开。加大内审力度,每年每所随机抽取一个课题组,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审计,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重大问题的发生。积极推进科研团队财务助理制度,每个科研团队或研究室选配一个政治觉悟高、纪律意识强、既懂科研又懂财务、敢于担当的职工担任财务助理,确保科研经费监管在末端落实,解决科研经费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研究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政策新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和巡视反馈的问题,全面梳理科研经费监管薄弱环节和风险点,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院所科研经费监管制度体系,形成监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