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中国队球员孙可(左)在比赛中庆祝进球。(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我去接国足,你去吗?”在媒体披露国足将于1月24日凌晨5点抵京的消息后,不少球迷给予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直言:“去吧,为我们的兄弟接风,中国足球加油!”
这种待遇,国足已多年不曾享有。而国足曾经带给球迷的欢乐,早已模糊在记忆里。带着多数人眼中“史上最弱”的标签,新一届国足远赴重洋征战亚洲杯,却交出了“最佳开局”的成绩单。虽然止步于八强,但4场比赛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却令人眼前一亮,仿佛将布里斯班的绵绵细雨跨越半个地球送到国人心田,为“久旱”的中国足球注入一股清新空气。
“清新”体现在选人用人上。不仅“花钱入选”、“关系户”的传闻没有了,而且英雄不问“出身”——无论是来自“平民球队”江苏舜天的孙可、任航,还是仅有2年中超经验的蔡慧康、梅方,都在自己首次亚洲杯之旅中得到并抓住了机会,为自己正言,也为佩兰正言。
“清新”体现在拼搏精神上。本届国足最大的亮点就是敢闯敢拼不服输,无论是“狂轰滥炸”前临危不惧的王大雷,还是比分落后时挺身而出的吴曦,抑或是头缠纱布不下火线的孙可、带伤上阵被铲烂球袜的张琳芃,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小伙子们,让球迷看到了希望。
“清新”还体现在组织工作上。足协领导不来“垂帘听政”了,赛前不再“开会强调”了,工作人员也不敢“指手画脚”了;主教练权威得到尊重,“权力”得以保障;球员也能够全身心投入训练和比赛。总之,大家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清新”来之不易,既得益于国足队员的拼搏,更得益于足球环境的净化。随着正风反腐的持续深入,赛场风气不断好转,公平竞赛逐渐成为绿茵场的主旋律,中国足球正努力扭转负面形象。可以说,正风反腐虽不是国足“雄起”的充分条件,但一定是个必要条件。
一方面,在正风反腐的大环境下,监督执纪问责严了,从业人员违法乱纪成本高了,权力寻租空间渐渐小了。以2014年为例,中央巡视组完成对国家体育总局的专项巡视,“体育反腐”形成震慑、深得人心。另一方面,国家体育总局采取一系列举措,扎紧制度笼子,防范权力失控和不正之风,促进了联赛秩序的规范和行业风气的好转。与正风反腐新常态相适应,这两年联赛秩序有了起色,联赛质量和品牌价值逐步提升。
感受“清新”之余,必须承认,中国足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具体问题还需要花大力气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有待深化改革来克服。但我们从国足身上,看到了中国足协按规律办事的诚意,看到了中国足球进步的信号。中国足球应可期!(记者 瞿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