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机敛财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截留私分“蝇贪”常见六种表现(上)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06-06 16:10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前4个月立案查处351件,占全市查处问题总数的49.86%;结案12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人。

表现一 借机敛财,吃拿卡要

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利用职务便利,为企业老板提供关照和帮助,收受礼金、红包甚至索要贿赂。有的在分配或者帮助群众申请办理扶贫资金过程中,不管是低保户的“养命钱”、农业生产“救灾钱”,还是社会抚养“孩子钱”、五保老人的“救命钱”,都向群众吃拿卡要,少则几十元、上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上万元。全市共立案查处这类问题25件,占扶贫领域立案总数的7.12%;结案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人。

典型案例

2011年11月至2016年1月,博白县林业局原局长官超利用职务便利,把博白县农村沼气池项目分别交给14名工程老板承建,向工程老板索取好处费共22万元。2017年1月,博白县纪委给予官超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点评

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应该用来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好事。但是有的干部在利益面前禁不住诱惑,私欲膨胀,把手中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你给我就收”,甚至变本加厉,演变成“不给我就开口要”,一步步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对这些利用扶贫项目受贿索贿、吃拿卡要的干部,必须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表现二 雁过拔毛,截留私分

对于申请下来的扶贫资金,有的基层干部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发放到贫困农户手中,而是通过代领、代发等手段截留、扣留,或以农户的名义冒领。这类问题全市共立案查处21件,占扶贫领域立案数的5.98%;结案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人。

典型案例

兴业县高峰镇芦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伍海亮、村委会原副主任钟记文、原治保主任钟榜辉、原文书钟海秋、妇女主任黎燕雄等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规收取低保户的存折,再由村委会统一分配低保补助金,导致低保户的低保金被非法占有。兴业县纪委分别给予5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点评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养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把扶贫资金当作“唐僧肉”,随意截留使用,截掉的不仅是本属于贫困群众的补助金,更是群众的获得感,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扶贫资金不能一发了之,必须加强过程监管,对“雁过拔毛”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好政策真正惠及百姓。

(玉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