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精神:抗日英雄张森林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9-05 08:53

提起冉庄地道战,人们就会想起抗日勇士张森林。

张森林于1909年出生于冉庄一户富裕农家,抗战爆发后,为抵抗日寇侵略,于1938年任清苑县冉庄抗日政权秘书,并写下一首《从戎赋》。

张森林遗诗——从戎赋_副本.jpg

1938年,冀中区委吸收张森林同志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冉庄第一名共产党员,第一任村支部书记,领导乡亲们和日伪军展开斗争。一次,在躲过敌人的搜捕后,张森林想到,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在冀中平原上应该采用挖藏身洞的办法。于是,他组织动员党员和民兵,带领全村的乡亲们用挖洞的办法同日伪军周旋。

1940年,张森林调任区委书记,兼清苑县大队政委。1942年5月,日军开始了对我华北敌后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张森林及干部们,白天常藏在洞内看指示,写报告,分析情况,计划工作,夜晚出来进行抗日活动,组织领导农、青、妇、工会及人民武装,展开了顽强的抗日斗争。

经过不断改进,地道战由村内发展到村外,由本村发展到邻村,逐渐发展成了能藏身,能战斗,进退自如,四通八达,埋伏神兵千百万的地下长城,保存了抗日力量,有效地抵抗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和偷袭,在冀中平原上演出了一幕生动的抗击日伪军的地道战。

1943年农历三月初五夜间,张森林与县委宣传部朱信等人在耿庄南场一老乡家组织秘密会议,会后朱信连夜转移到李庄。由于汉奸告密,耿庄、义和庄、段庄3个炮楼的敌人把张森林和区委宣传委员黄岳及保定两名青年爱国学生包围。危难时刻,张森林首先紧急掩护保定学生安全脱险,自己与黄岳留下来阻击敌人。经过长时间枪战,子弹几乎用尽,黄岳身负重伤,自饮枪弹牺牲。当张森林突围近李庄时,脚部负重伤,把枪支拆毁扔掉,带伤奔走,血染荒郊。被捕后,敌人把他押到耿庄炮楼,后连夜转押到段庄炮楼。日伪军对他软硬兼施,逼他投降。张森林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在段庄炮楼中受尽酷刑,1943年农历三月初八英勇就义,年仅34岁。张森林的尸体由高老白、高年、高志等村民连夜从段庄偷运回村,用清水洗净周身的血痕。从他的内衣袋中发现了诗稿《就义辞》。

张森林遗诗——就义辞_副本.jpg

冉庄的人们都哭了,张森林的母亲抹了一把眼泪,劝慰乡亲们:“森林为抗日死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