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党指挥发端于八一起义,我军历史就是一部坚决听党指挥的历史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8-02 08:30

丁晓春:习近平主席强调:“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松。”纵观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常胜之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纪律严明。我军之所以能够建立卓著功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纪律严明。而且人民军队从创建的第一天起,就扣紧纪律的第一个扣子,逐渐形成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熊艳燕:这是贺龙使用过的茶杯,长颈瓶,是我们馆里的珍贵文物。南昌起义前夕,他还使用着它们。但是起义之后,他将这些全部送给了别人,表示要告别过去的荣华富贵,和士兵们一起同甘共苦,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再请看这张党员登记表,上面有两栏,至今看来仍然十分感人。在“现金财产”一栏,贺龙写着:“什么都没有了”。在社会关系一栏,他又写道:“自从参加革命,过去的社会关系不再往来。”南昌起义是贺龙革命生涯的分水岭,从此以后,他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

丁晓春:八一起义是我们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起义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当时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参加八一起义的部队,主要是叶挺和贺龙的部队。叶挺是共产党员,他的部队当时驻扎在九江,叫国民革命军第24师,部队里有不少共产党员骨干。贺龙领导的部队叫国民革命军第20军,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只是受党影响倾向于革命。

叶挺和贺龙两支部队都隶属于国民党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原来我们党组织设想联合张发奎把部队从九江地区带往广东,以图再举。但由于后来张发奎还是投向了汪精卫,并叫嚣“在第二方面军高级军官中的共产党分子,如叶挺等人必须退出军队或脱离共产党”,此时我们党组织才决定脱离张发奎,举行武装起义。

7月23日,也就是南昌起义前的第八天,贺龙来到了九江。他到达九江之后,立即成为汪精卫和共产党两方争夺的焦点。汪精卫和张发奎生怕贺龙完全投向共产党,所以贺龙刚到九江,他就派第二方面军第4军军长黄琪翔和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前去拜会,拉关系、套近乎,企图动员贺龙靠拢汪精卫,但贺龙义正辞严、立场坚定、不为所动。汪精卫拉拢不成,又指示张发奎命令叶挺和贺龙立即上庐山开会,很显然,开会是假,剥夺叶挺和贺龙的兵权是真,甚至还企图以3个军的兵力来围攻叶、贺部队,所幸这一阴谋被第二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叶剑英察觉才未能得逞。

同样在23日的晚上,谭平山也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会见了贺龙,把我们党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的事告诉了贺龙,并希望贺龙能够率他的第20军参加起义,贺龙听后非常激动,说:“信任我贺龙,我当然唯命是从”。还说:“我贺龙感谢党中央对我的信任,也感谢你把这样重大的机密告诉我。我只有一句话,赞成!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

贺龙率领部队来到南昌之后,周恩来又专程去拜访了他,详细传达了南昌起义的决定,周恩来在征询他的意见时,贺龙坚定地表示:“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

参加八一起义的部队,并非是我们党独立掌握的部队,为什么党一声令下,都能够冲破重重阻力云集南昌、举行起义呢?

我想关键就是叶挺、贺龙等大批起义军将士,听党指挥,坚决听党指挥,这是八一起义取得成功的关键。

贺龙等起义军将士为什么会如此坚定地听党指挥呢?根本上还是他们对党的理论的信仰。王震将军曾经在回忆贺龙元帅时讲过一个故事,说大革命初期,贺龙曾邀请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赴宴,请他们各自发表对时局和国家前途的见解,贺龙在听了双方意见之后,贺龙同志说:“还是共产党的理论对。” 贺龙同志的这个判断并非心血来潮,他是在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和比较后做出的清醒而理性的判断。

习近平主席指出:“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如果我们从纪律的角度讲,听党指挥也是我军最重要最核心的政治纪律。听党指挥发端于八一起义,我军历史就是一部坚决听党指挥的历史。

那么什么是听党指挥?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用战士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这就是听党指挥最通俗、最明确、也是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所以,我们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武装,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