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记忆·抗战战役中的纪律(四)】车桥战役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08-26 08:00

车桥战役.jpg

1944年3月,新四军一师(兼苏中军区)为扩大解放区,进一步打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解放区的联系,粉碎敌寇“扩展清乡”和“屯垦”计划,有利于部队整训和干部整风,决心在淮安、宝应以东的车桥地区,对敌发动战役进攻。我军集中约五个团的兵力(一团、七团、五十二团和地方部队),打了一次对日、伪军的歼灭战。

车桥.jpg

战役于3月5日晨1时50分发起,首先进攻车桥据点。我军以迅猛动作,泅越外壕,突破土圩,分割包围敌碉堡群。经激烈战斗,全歼伪军的一个大队,并继续围歼日军的一个小队。当日下午,淮阴、淮安、涟水等地日军(华北派遣军六十五师团七十二旅团山泽大队)纠合伪军共700余人,分批在淮安集结,乘汽车向车桥增援。当第一批援敌进入我韩庄、芦家滩伏击阵地时,我军突然猛烈开火,迫敌进入我预设的地雷阵。地雷连声爆炸,敌寇血肉横飞。接着,第二、第三批援敌到达韩庄,与第一批援敌的残余会合。当晚,敌向我阻击阵地进犯,我军从敌侧背奋勇出击,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敌伤亡惨重,向韩庄东北突围,在芦苇荡边被我切成三段,大部就歼。7日,车桥残敌狼狈逃窜。战役胜利结束,毙伤日军大队长山泽大佐以下官兵465人,活捉日军官兵24名。攻克车桥据点,摧毁碉堡53座。与此同时,新四军三师一部攻克涟水、车桥间的朱圩子据点,歼灭伪军483人。敌寇慑于我军胜利声威,仓皇从泾口、曹甸、塔儿头、张桥、鱼庄、蛤拖沟、望直港、樊河、受河、周庄、蚂蚁甸、杨恋桥等12个据点撤退。淮安、宝应以东地区全部为我控制,在敌寇奴役下的几十万人民群众获得了解放。

车桥战役版画1.jpg

在车桥战役中,我军集中优势兵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攻点与打援相结合,对敌采取包围分割,各个歼灭。攻点时声东击西,出敌不意,绕过外围,打敌要害;打援时利用地形,预先设伏,在运动中分批歼敌。我军指战员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在民兵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支援下,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延安《解放日报》关于车桥战役的报4道.jpg

延安《解放日报》关于车桥战役的报道

在车桥战役中,一团排长陈永兴、倪吉寿,七团战斗英雄一班长朱长明、巢东生,战斗模范一排长姜连宝、班长王其、孙金良,战士沈石铭等53位同志英勇牺牲。另有185位同志光荣负伤。日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松野觉同志参加火线喊话,英勇牺牲。他们用鲜血谱写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整理自粟裕《车桥战役简要经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兰琳宗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