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共收到各类信访举报件2757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其中,实名举报1101件,实名举报率为39.9%,匿名举报1656件,匿名举报率为60.1%……”日前,南京市纪委对今年1-6月份本级机关受理的信访举报情况进行“大起底”,绘出首张群众来信来访的“K线图”。
“‘信访举报总量’出现了近5年来的首次下降!”南京市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两大原因:纪检监察机关全面“三转”,聚焦主责主业,科学分流和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落实“两个责任”,重拳“打虎拍蝇”,促使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三转”效应初现,信访举报首现“降”势
据统计,在上半年市纪委受理的信访举报件中,来信1785件,占比64.74%;来访67件,占比2.43%;来电47件,占比1.70%;网络举报780件,占比28.29%;手机短信举报78件,占比2.82%。
“来信举报件数量占总量64.7%,较去年上升14%,在传统的举报方式中高居首位。相反,来访、来电举报量占比则大幅下降,从去年的10.7%下降至今年的4.1%。”市纪委信访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来访”举报量的减少,透露出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度”正进一步提升。
据悉,今年上半年以来,南京市纪委通过“@钟山清风”微博,组织“讲述城墙故事,传递责任文化”网络宣传活动,多次将纪委信访部门的受理范围“广而告之”,开设“网络课堂”教市民“怎样给纪委写举报信”。
“通过宣传引导,纪委受理业务范围外的信访件大幅下降。上半年,业务范围外信访件共计523件,占总量的19%,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7.9%。”该负责人说,下一步,南京市纪委将继续充分借助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充分了解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受理范围,进一步提升信访举报效率。
“打虎拍蝇”显威慑,“四风”举报件降六成
“综合分析上半年的举报情况,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四风’举报件大幅下降。”南京市纪委负责人说,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群众举报党员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的信访件减少64.2%。
“四风”举报件大幅下降的背后,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零容忍”态度重拳“打虎拍蝇”所显示的威慑效应。这位负责人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勤勉敬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和氛围正逐步形成,群众信访举报总量也随之下降。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从“盯违法”向“盯违纪”转变,开展谈话函询672人,实施信访监督“双公开”36件(次),对129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在法律底线之前架起“带电的高压线”,“早发现、早处置”的机制基本形成。
今年1至7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办违纪违法案件532件,同比上升36.4%,其中局级干部案件15件,县处级干部案件7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48人,移送司法机关18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279万元。
“重拳‘打虎拍蝇’,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该负责人分析道,从上半年群众来信来访的情况看,属于纪检监察机关“主责主业”范围的信访件增幅明显。
“通过不断的高压威慑,‘八项规定’精神渐渐成为党员干部心中一条不敢触碰的‘高压线’!”这位负责人同时也强调,“四风”问题有顽固性,容易反弹,仍有极少数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不强,顶风违纪的问题仍时有发生。下一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从严执纪,尤其是对仍不收手的,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村官腐败”举报多增,被列为纪委严查重点
“综观上半年市纪委受理的信访件,有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反映处级和农村党员干部问题比较集中。”市纪委负责人强调,尤其是反映农村党员干部问题的信访件,连续多年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这位负责人说,在被反映的对象中,“村官”455人次,占比16.50%。信访件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贪污受贿、廉洁自律、拆违控违、征地拆迁、财务公开、民主选举等方面。因此,“村官腐败”等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将成为下一步纪检监察机关的严查重点。
据悉,下半年,市纪委将紧盯重要时间节点,紧盯“四风”新形势、新动向,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对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查处力度,对重点线索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该负责人说道,对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将首次实施销号管理,即“查办一件,销号一件”。对情况复杂、进展缓慢、查办阻力大的问题线索,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和纪检监察室将上门实地督办。
他还强调,市纪委将坚持“一案双查”,对群众身边“四风”问题突出的,依然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以及出现严重腐败案件、影响恶劣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对“四风”和腐败问题听之任之,或者有案不查、瞒案不报,甚至袒护包庇的地方和部门,要严肃问责,不仅要追究主体责任,而且要追究监督责任。(南京市纪委)